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3-22 手机版 | ||||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课前孩子们已经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知识基础,本课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抽象出乘法算式,探究算法,理解算理是教材的主要思路。教材一开始,首先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图,提供数学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之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在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类比推理尝试解答,概括方法步骤,发现算法的多样性,最后全班交流,体会结果的一致性。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估算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乐于表达以及参与学习活动。 2.知识链接 本课是本册整数乘法的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已有充分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这节课也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和自主迁移方法笔算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3.学习困难 本课涉及到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步骤过程复杂,在竖式计算时,对于理解数位如何对齐可能存在困难。 4.教学策略 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准则,结合具体情境和探究交流,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形式,逐步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和自主探究活动理解竖式计算的意义,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和方法,以及估算、类比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过程与方法: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概括计算步骤和方法,并能用竖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情感与态度:在交流过程中,养成善于表达,乐于倾听敢于质疑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5min)1.出示情境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至今我国发射了近百颗人造卫星呢,其中最早的就是1970年的名叫东方红的人造地球卫星,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关于卫星运行时间的数学知识。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齐读),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板书) 老师这儿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问题,怎么列式?) 追问:这些横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你为什么要用乘法?) 在这些横式中有你能算出来的吗?好,一起说!那么剩下的就是我们本课要解决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这颗卫星绕地球2圈、20圈、100圈需要多长时间?(列式解决) …… 114×21 都是在求几个114是多少。 因为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要114分,求几圈需要多少时间就是要求几个114是多少。 情景导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发现 理解算理 (25min) 1.估一估 如果想很快速的知道这颗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可以怎么办?那么请大家估一估,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实际结果比估计结果会怎样? 看来孩子们对于此题的估算都有自己的看法,其实估算就是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范围,但是估算也是有原则其一就是估数与原数尽量接近,其二就是计算方便。 3.算一算 (1)探索交流多种算法。 估算确实快捷方便,但是人造卫星在空中飞,一分一秒都是不能有误的。那114×21究竟等于多少呢?大家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要求在课堂本上独立完成,完成后前后四人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汇报怎么怎么做的,为什么?)追问: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算理。 追问114、228分别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如果学生出现第4种方法,让其进行介绍;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提问介绍。(展示:你看懂了吗?) (3)联系比较 用了这4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能干。那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怎么一致的? 还有其他发现吗? 3和4有联系吗? (4)说说看你喜欢哪种方法?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结果都是2394.平时计算中只要选择合适的仔细计算就好。 (5)和估算结果对比。 师:这是我们计算的结果,它符合刚才估算的积的范围吗?看来估算的价值还是很大的,并且估算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也是很广泛的。 (6)补充答语规范书写。 4.自主练习 算一算,计算时想想你是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应该注意什么?写完后思考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现在你能概括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吗? (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所得积的末位就要和这一位对齐) 估算 ①100×20=2000,估计:比2000分多一些。 ②110×20=2200,估计:比2200分多一些。 ③120×20=2400,估计:约2400分。 ①(横式) 114×20=2280 114×1=114 228+114=2394(先算人造卫星绕地球20圈需要的时间,再算1圈需要的时间,合起来就是21圈需要的时间) ②114×21 =114×7×3 =798×3 =2394 ③(竖式)先用第二个因数(两位数)个位上的1去乘114,等于114,所得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2去乘114,等于228,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用114+2280=2394 228表示228个十。 ④(表格法) 方法不同,结果相同。 解法1(横式)和3(竖式)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算……再算…… 有。(如:2对应2000) 符合 先算135×4,再算135×70……注意末尾对齐,以及进位的问题。 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然后把两个部分的积的相同数位对齐,相加后得到结果。 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进行解决,并体会算法的多样性,理解算理,概括算法,并能用竖式正确的进行计算。用估算验证精确值,用精确值反思估算,并培养估算意识和数感。 三、练习巩固 归纳总结 (10min) 1.练一练(1.2.3) 2.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或提醒大家值得注意的地方? 估算方法很多,合理简便就好。 竖式计算要注意数位要对齐,做题要仔细,不要忘记进位。 养成善于总结,乐于思考并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七、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在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竖式计算能力。 二、教材重难点:三位数中间、末尾有0时怎么算更简便更合理。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20min)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具体计算方法是什么呢?还有吗? 2.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些比较特别的题目,比如计算408×23.你能用竖式又快有准确的完成吗?5分钟时间现在开始(课堂本) 3.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 孩子们计算可能会有对有错,那么正确就交流方法步骤,(0乘3可以不要吗?为什么?那么该怎么书写呢?)错误还要说明错在哪儿,应该怎么改,为什么? 那孩子们在三位数中间有0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4.现在你们再独立进行竖式计算,边写边想每一步是怎样计算的? 5.看来孩子们理解得很不错了,那现在这个题你会做吗?好现在独立完成。(完成后小组交流) 6.分享: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那你们更喜欢那一种呢?为什么? (可见书写竖式时,把数位多的放在上面会更方便) (如果乘数末尾有0,将0让出来更简便) 所以竖式计算时,孩子们就要看清楚数据的特点,选择简便写法,灵活计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然后把两个部分的积的相同数位对齐,相加后得到结果。 估算要合理方便。 0乘任何数都是0,都要参与计算。 0在十位上,乘以3得0个十,再加上之前进位就是0+2=2,也就是在二个十,所以应该在十位上书写2。 要注意0乘任何数都是0,都要参与计算。 竖式计算 两种竖式 54×312 先算……再算…… 210×47 末尾的0参与计算或不参与计算(把210看成21个十,不参与计算,最后把0落下来)理解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处理的合理性,进一步拓展三位数乘法的计算。 二、练习巩固 归纳总结 (20min) 1.森林医生 判断对错,错在哪,怎么改? 2.计算。 计算过程中0是怎么计算的呢?(具体题目说明) 3.应用 注意单位换算。 如:第一个末尾没有对齐,因为…… 进一步巩固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