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上册) |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2-28 手机版 |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写成乘法算式怎么写? (2)认识因数。 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观察上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堂活动第2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活动。 3.课堂活动第3题。 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 搜索相关课件』
|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