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0-18 手机版 | ||||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页 【教材分析】 例3是通过公共汽车上、下人的情境引出加减混合计算(不含括号的)。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相同,所以教材让学生通过类推来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例4是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这类加减混合式题由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所以当口算有困难时只能分步写两个竖式计算。为了强调这点,教材完整地呈现了第一个竖式,让学生补充完成第二个竖式,并通过小精灵明明引导学生思考竖式是否有简便写法。 【学情分析】 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学生在进行竖式计算第二步时,因为看不见数字,计算往往容易产生错误。开始为了防止学生忘记口算的得数,可以让学生把得数写出来,再继续计算。但主要要加强听算练习,使学生在不看见数字的情况下,照样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情境图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的区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 ↓ 探究新知→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师:昨天,我们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下面还有两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解决呢? 2.复习。 (1)车上原来有54人,从前门上了16人,后门又上了10人,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2)车上有80人,前门下了4人,后门下了9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3.师: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不仅有连加、连减的问题,更多的是既有加又有减的问题,也就是加减混合问题。(出示课题)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25人下车,还有28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想一想:现在既有人下车,又有人上车,那现在车上到底有多少人呢?同学们想想,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完后,教师板书:67-25+28) (3)比一比:同学们看看这个算式,它和我们前面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这个算式既有加,又有减) (4)归纳:这个算式是加减混合。那么加减混合的算式又该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商量商量,并自己试着算一算。(学生先两人一组讨论,然后独立尝试计算) 方法1:67-25+28=______(人) 方法2:67-25+28=______(人) (6)小结:看来,我们在计算加减混合时,也可以像计算连加、连减一样,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这种写法很方便。而且哪一步能口算就直接口算,不用写出竖式。 2.教学例4。 (1)出示例4算式:72-(47+16) (2)让学生先观察算式的特点,然后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3)让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这个算式有括号怎么算?与上节课学习的连减有什么联系) (4)汇报。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方法1:72-(47+16)=9 方法2:72-(47+16)=9 (5)小结:加减混合计算有括号时,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也可以把连减的计算方法倒过来用,把括号里的两个数相加,变为第一个数连续减去这两个数。 【巩固应用】 1.课本第28页做一做。 (1)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2.课本第29页第5题。 (1)先算一算,然后把算得的结果填在括号里。 (2)汇报结果。 3.口算:课本第30页第8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例3:67-25+28=70(人) 简便写法 例4:72-(47+16)=9 简便写法 归纳总结: 1.加减混合计算,从左往右依次算,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应用把这两个数相加再相减的逆运算。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