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集体备课——《确定位置》教学注意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反思 2016-04-02 手机版


时间
2016年3月20号 地点 办公室

学科 数学 年级 办公室

主发言人 郑运华 发言主题 《确定位置》教学注意

出席人员 数学教师

缺席人员 无

讨论内容

      在前面的教材里已经多次教学确定位置的知识。

      一年级(上册)  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年级(上册)  用“第几排第几个”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用东、南、西、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二年级(下册)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向。用方向词描述行走路线。

      五年级(下册)  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本单元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联系已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本单元是根据《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编排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新的方向知识,学会比较精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还安排一次《实际测量》为内容的实践活动。

      1.在已有方向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新的确定位置方法。

      例1要用“北偏东30°方向6千米处”表示灯塔1相对于轮船的位置。其中“北偏东30°”描述了灯塔1所在的方向,“北偏东”是新的方向概念,“6千米”讲的是灯塔1离轮船的距离。例题教学的确定位置是方向与距离的复合概念,可分成四步进行教学。第一步呈现一艘轮船向正北方向航行的情境图,让学生看出图中的灯塔1在轮船的东北方向,灯塔2在轮船的西北方向,激活已有的方向经验。第二步教学“北偏东”“北偏西”两个方向知识。生活中经常使用东、南、西、北四个主要方向,以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辅助方向。航海时除了使用正东、正南、正西、正北以外还使用北偏东、北偏西或者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式表示方向。例题结合轮船航行的情境图,指出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叫做北偏西,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方向知识,初步建立两个新方向词的概念。第三步根据情境图上灯塔1和轮船的连线与正北方向的夹角30°方向,把灯塔1所在方向说成“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偏东”的含义,体会北偏东30°比较清楚地描述了物体所在的方向。第四步利用情境图上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算出轮船到灯塔1的实际距离,从而知道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6千米处”。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例题的教学线索,在原有方向知识的基础上先建立“北偏东”的概念,再陆续添上偏东的度数和相应的距离,突出“知道了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位置”这一思想方法。

      2.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例2里的“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清凉岛相对于灯塔的方向和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指出清凉岛的位置,需要画出“北偏东40°”这个方向,还要表示出相当于实际距离20千米的图上距离。教材在安排学生讨论之后,利用小卡通的对话,突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平面图上确定北偏东40°的方向,要根据“北偏东”的含义,以表示灯塔的点为顶点,正北方为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偏东40°画出角的另一条边。确定灯塔和清凉岛间的图上距离,只要应用线段比例尺的意义“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5千米”就能算出。让学生在教材的平面图上画出清凉岛的位置,还要给予三点指导:一是“北偏东40°”的射线要画得轻一些、细一些;二是在射线上找到清凉岛的位置,可以用一个圆点表示并在旁边标注“清凉岛”;三是把灯塔与清凉岛间的线段适当描粗一些,把射线的多余部分擦干净。

      3.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3在平面图上用箭头示意了李伟从家到学校的行走路线,要求说出图示的行走方向和路程,在现实的情境中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明白,要有条理地说出从家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多少米到达哪里,再向什么方向走多少米到达哪里……最终到达学校。然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有的学生在描述时可能应用以前教学的“东北方向”,有的学生在描述时可能应用现在教学的“北偏东60°方向”,这些描述都清楚地说出了李伟上学行走的路线。但是,要提醒学生注意平面图中给出了一些角的度数,用“北偏东60°”描述行走方向比“东北方向”精确。李伟放学回家的行走路线与上学的路线刚好相反,不仅行走的方向相反,而且途经的标志性建筑的次序也相反。说说回家路线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如图中有两个60°的角,一个角用于描述上学路线,另一个角用于描述回家路线。另外,从上学路线到回家路线能体会“倒推”的思想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4.在实践活动中实际测量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

      尺是度量长度的工具。无论直尺还是卷尺都很难直接度量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一般把较远的距离分成若干段,用尺量出各段的实际长度,相加得到两地间的距离。为此,先要通过两点测定一条直线,然后沿着这条直线测量长度。实践活动《实际测量》着重引导学生测定这样的一条直线。教材呈现了三名学生在A、B两点间测定直线的情境,两名男孩各把一根标杆竖直插在A点和B点,一名女孩在A、B之间的C点和D点依次插标杆。只要四根竖直的标杆插的地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A、B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分成AC、CD、DB三段度量,戴帽的男孩正在观察并指挥调整,利用四根标杆在A、B之间测定一条直线。教材引导学生看懂情境图,体会图中的三人分别在做什么,尤其是戴帽子的男孩是怎样判断四根标杆在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然后用这样的方法在操场上开展类似的实践活动。

      这次实践活动里还有步测和目测。步测要知道步长,步长一般不采用量一步有多长的方法获得,而通过“路程÷步数=平均步长”算得。教材指导学生选一段距离走三次,通过填表计算平均步长,这一段距离不能过短,也不必过长,一般20米左右就可以了。由于步测是按平时走路的步子测量某些长度,所以要用自然均匀的步子在这段距离上走三次,以平均每次走的步数求得的平均步长比较接近常态。目测只能估计两点间的距离,往往与实际距离有较大的误差。教材只是介绍练习目测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尝试着进行一些目测。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