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人教版)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2016-03-23 手机版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所谓空间观念是“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的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的几何形状,进行几何形状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空间观念是儿童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试图从教材编排和课堂活动中反思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的现状,并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提出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空间观念  培养   实践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1、           教材的编排中,例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不全。

在这一实验教材中很多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都放到了做一做或者是练习中,例如第六册第四单元的24时计时法这一内容,例题3就是要求用24时计时法求经过时间,例题中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在一天也就是24小时之内的经过时间,但在练习中却多处出现了求跨一天的经过时间,这一个内容对学生来说其实是一个难点,但教材只是编排在练习中出现,学生大都很茫然,为什么自己学例题的时候都掌握了,但到了练习时却不会了呢?这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令教师无所适从,这就不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           多媒体(课件)使用不恰当,阻碍了学生空间思维的建立。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室都配备了电脑,教师也非常喜欢用课件上课,学生也很喜欢,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很多教师不注意使用的尺度,经常都是打出题目,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教师已经把解题的过程通过多媒体一步步展示出来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了不动脑筋就等着看课件的演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有害而无利的。

3、           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时没有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他们的接受能力。

新教材第六册的第六单元的练习十九的前面刚刚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但在练习中却出现了在一个正方形中剪去一个长方形,求剩下部分的面积和周长,这种题目要用到转化的思想,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然没问题,但对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同学来说这是不合适的。学生刚开始接触面积的计算,就感到恐惧,我们的教学也会变得更难了。更谈不上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了。

二、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的策略

1、根据实际重整教材内容,帮助建立空间观念

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之后,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教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组织教学材料,重新建构教学过程,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的内容或进度。例如在第六册面积与周长的关系第三课时练习课,我在一个班上课后,发觉学生对于(下图)这一题求剩下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掌握得不好,于是在第二个班上课时我把第二课时练习课中的第八题(如下图)放到第三课时,上课开始先讲解从长方形中剪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然后在这题中增加一个问题,就是让学

求出面积后再求出他的周长,这样,有了这题的铺垫,再讲授上面的题目学生就有了一个对比,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在讲授上面的题目时我还让学生用笔标出剩下的图形是由哪几条线段组成的,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找到他们的周长了。这样教学就比按照教材的编排来上课效果好多了。

2、在实践操作中形成数学空间观念。

空间感知依赖于操作活动,这是由“空间与图形”知识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可以说,小学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基础上的。就学习方法而言,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几何推理也以操作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操作活动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分析器官参与认知,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空间感知,为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让学生通过举例、涂一涂、摆一摆、折一折、比一比等具体操作活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种图形的特征后,让学生自学三角形和圆。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生活实际中培养数学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选择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于挑战性的。”而儿童最先感知的就是三维世界。我们的学生在小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这些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原型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更引发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激励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一课时,对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同程度的积累了一些辨别方向的经验和策略,但这些经验和策略往往是零散模糊的,于是在上课前我就布置学生观察早上的太阳在学校的哪个方位升起?在上课时首先提问学生观察的结果,然后让学生用小手指一指,并且让学生说出太阳升起的方向有什么物体,以此来确定东方在教室的哪一边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前边与后边分别是什么方向,左边与右边又是什么方向?针对这一问题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多数学生辨认出了四个方向,这时我又让四个同学进行演示,四位同学站成十字形,向东的同学身上带“东”字,其他同学观察,得到“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在学了基础的知识后我就带学生到操场上去应用提高,在操场上不单只让学生指出四个方向,还让学生以我为观测点说一说在我的位置上我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并说一说判断的依据,使学生感悟出虽然观察的位置不同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没有改变。接着我又让学生以自己为观测点认真观察说一说校园四个方向上各有什么建筑物,为学生认识平面图做准备。这样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以活动的形式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形成鲜明的印象,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理解方向,建立空间观念。

4、在展示变化过程中体验数学空间观念。

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素材,强化学生的直接感知,对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依赖于直觉观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使学生获得空间与图形的鲜明表象,积累几何图形丰富的感性经验。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优势,使无形变为有形,使有限变为无限。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学生对三角形的的稳定性很难理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生活中大量有关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如自行车的三角架,屋顶的三角模梁等等,学生的表象增加了,知识的理解才能有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空间观念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5、在已有基础上发展数学空间观念。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索,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初步认识一些特殊图形的特征及性质,学会运用测量、计算、实际操作、图形变换、代数化以及推理等手段,解释和处理一些基本的空间与图形问题,并在此过程中,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辨别方位、动手操作、想像、描述和表示、分析和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比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时候,学生接触过很多生活中的平行线,像黑板两组对边所在的直线等,只是他们不知道它的名称,不清楚平行线的内涵。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平行线的几何形体通过生活事物转化成学生的形体表象。学生不仅容易接受,学习的效果也不错。

空间图形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教学资源,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都是一个需要我们重新认识的课题,空间观念从理念变成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现实,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内容、情景和教学方式也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汪永珍,《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3、张红波、沈百军、陈树宝《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撰写与例举》宁波出版社2005年版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