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2015-04-28 手机版 | ||||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四册54~55页例2、例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用除法解决问题》中的内容。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和除法含义,并且学习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些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作了知识铺垫。本课时,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其匠心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传统的教学内容,新教材由浅入深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主题活动,在操作观察中让学生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例3,通过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引导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作好了思路孕状。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先前经验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中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 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时,一方面要用学具进行操作,为学生的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最后通过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加深。 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准备,做好铺垫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生动手操作中感知) 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小结学习内容,课堂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人准备(10根或15根)小棒。 课前准备: 1、教师和学生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2、做伸手指的游戏: (1)教师伸几根手指,请学生伸出是老师的几倍的手指数。 (2)伸出8根手指,每2根分一份,看看能分成几份。 〔设计意图:融洽师生关系,在课前活动中复习有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除法的含义,为新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来收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有关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中空中梯队的视频) 师介绍飞行员刘欣: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空中梯队的精彩表演,在这些飞行员中有一名女飞行员,她的名字叫刘欣(出示刘欣的照片)。刘欣姐姐小时候就是青山区的一名学生。我们要像她一样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且要努力去实现它。小红的理想就是长大后能当一名飞行员。你们看,她用小棒摆了一架飞机。(将小红的图片和用小棒摆成的飞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收看视频,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又可以很自然的引出主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例2 1、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小棒,你们想用小棒摆飞机吗?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用小棒摆飞机。请你一边看一边数:几根小棒能摆一架飞机?(动画演示用5根小棒摆飞机的过程) 〔设计意图:动画演示用5根小棒摆飞机的过程,既让学生知道怎样用小棒摆飞机,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不会摆的现象,同时又能强化一倍数。〕 (2)提问:几根小棒能摆一架飞机?(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根) (3)师出示小丽的图片和一捆小棒(将小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小丽有10根小棒(板书:10根),猜一猜她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指名答) 师出示小强的图片和一捆小棒(将小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小强有15根小棒(板书:15根),猜猜他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指名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小丽、小强各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引导学生向几里面有几个几靠,不让学生说理由,等到学生动手操作,充感知后再来探讨。〕 师:谁想来帮小丽摆一摆?教师将小丽的10根小棒给1名学生,摆在小丽旁边画好的方框中。 师:谁想来帮小强摆一摆?教师将小强的15根小棒给1名学生,摆在小强旁边画好的方框中。 (4)师:其余的同学请拿出你们的小棒(请慢慢打开,不要弄掉了),先数一数有几根,再动手摆一摆,看你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 (5)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你有几根小棒,摆了几架飞机?(生:有10根小棒,摆了2架;生:有15根小棒,摆了3架)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的小棒根数并不是都一样的,有的10根,有的15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认知冲突,学生会想到老师给的小棒的根数不同,摆出的飞机的架数也不相同。〕 (6)师:我们一起来看小丽的,小丽有10根小棒,摆了几架这样的飞机?(指名答)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的小棒数不同,摆的飞机数也不同,必需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同一种情况下,宜于讲解包含关系和倍数关系的转换。〕 问:为什么10根小棒只能摆2架飞机呢?(课件出示10根小棒,小组内先相互交流,然后指名回答,上台在电子白板上圈一圈)(10根里面有2个5根) 〔设计意图:通过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并理解10里面有2个5。〕 (7)师:小丽的和小红的比,10根里有2个5根,还可以说10根是5根的2倍。(板书:10根里面有2个5根,10根是5根的2倍) 〔设计意图:教师手指黑板上的板书,一边比划,一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8)请你在小组内说说10根和5根之间的倍数关系。(点几人说) (9)师:用你的和小红的比,你用了几根小棒?你的是小红的几倍?你怎样想的?(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可追问:你用了几根小棒,里面有几个5?) 生1:我用了10根小棒,10里面有2个5,10是5的2倍,我的是小红的2倍。 生2:我用了15根小棒,15里面有3个5,15是5的3倍,我的是小红的3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理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如果不摆飞机(老师将小强的3架飞机的小棒合在一起)你能知道小强的是小红的几倍吗? 〔设计意图:不能对着摆好的飞机看,引导学生脱离图形,从形象的两个物体的关系抽象到数与数的关系。〕 (2)学生思考,回答。(15÷5=3) 师:要想知道15是5的几倍,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把15( 5个5个)地分, 1个5,2个5……每份都是5,同样多,所以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3、巩固练习: 看图,说一说倍数关系:(课件出示,学生看图回答) (1) ( )是( )的( )倍。 问:谁和谁比?(红三角形和蓝三角形比) 红三角形是蓝三角形的几倍?(指名学生回答,上台指一指)。 (2)□□□ ☆☆☆☆☆☆☆☆☆☆☆☆ ( )是( )的( )倍。 问:谁和谁比?(☆和□比) 能不能像上面一题一样直接看出来?你有什么办法?指名学生回答,上台圈一圈。 (3)2朵红花,6朵蓝花。(出示打乱的花图案) 问:谁和谁比?谁是谁的几倍?让学生算一算。 〔设计意图:第1小题中,红色三角形已经按蓝色三角形的个数分成了几份,可以直接看出谁是谁的几倍;第2小题中,五角星连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来按照方块的个数来分;第3小题中,红花和蓝花杂乱地摆成一堆,既不能直接看出,又不能直接圈分,让学生通过计算来解决。3道练习题的设计,按照从易到难、从直观到抽象的顺序,充分强调了谁和谁比,通过圈一圈、分一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对该知识点进一步进行理解、建构。〕 (二)教学例3 1、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师:课件出示场景图。大家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表演)再过一段时间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小朋友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正忙着排练节目呢。 师: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必要数学信息。〕 生: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师:需要知道什么?(唱歌的人数和跳舞的人数)(根据学生回答,在唱歌的和跳舞的下面分别写出人数) 问:“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也就是求35是7的几倍。怎么求? 2、组内交流,汇报。 35÷7=5 强调: 35是7的5倍。“倍”指的是两个数量的一种关系,不是指具体的物体的数量,得数后面不写单位。 (让学生口答,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5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完整答题的习惯。〕 3、巩固练习: (1)例3后面的“做一做” 师:在课堂上大家认真学习,在课余时间要注意锻炼身体。你们看看这些小朋友们在做什么?①请大家仔细看画面,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踢球的有18人。 除了直接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外,我们能不能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方法得到更多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更多收集数学信息的方法。〕 生:跑步的有9人。 生:练武术的有3人。(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显示相关数据) ②独立解答第(1)题。 ③解答第(2)题,引导学生提出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的问题。 (2)完成练习十二1、2(独立完成,面批面改。) 三、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课题。课题没有写成“用除法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在没理解题意的情况下,直接套用除法。) 2、夸夸你的同学,说说他这节课哪方面表现得很棒? 师:大家表现得都很好。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老师建议大家课后也去找一找生活中的“谁是谁的几倍”好吗?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