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说课稿(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说课稿 手机版 |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 作者:陈全 时间:2014年3月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1、2题。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同时教材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以后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采用情境导入法、演示法 、讲授法进行教学。 学法:搜集资料法、观察法、探索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 四、说教具: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文具。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手拿一本书做平移运动,手推动门作旋转运动。有直观的动作引起同学的好奇与疑问。 2、提问这是什么运动?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平移与旋转运动特点,引出与之不同的图形变化。(引出课题) (二)、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总结成通顺的语句,关键点出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2、认识图形的缩小。 图形可以放大,能不能缩小呢?把第一副画按1:2缩小,长与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同上面情形一样组织学生思考。 3、通过例1的教学,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动手、比较初步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具体过程,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明白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共同评议,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原来图形的长和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 4、教学“试一试” (1)提问怎样画的?先画的什么?后画什么?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 (2)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 (3)汇报展示:先让生说一说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是怎样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的?边展示边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说一说为什么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两倍,连接两个端点后斜边也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可采用什么方法验证?让孩子动手量一量。通过自己的动手画,亲自验证来加深对图形放大的理解。 (四)、教学练一练 方法同试一试类似。 (五)、教学练习九第一题、第二题 1、PPT出示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算一算,画一画。一起讨论,相互交流。 2、展示自己的答案,说出如何思考的。 3、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应思考的方向与步骤。体验一下不管图形放大还是缩小,图形的对应边之比不变的规律。 (六)、全课小结 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遵循什么原则?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七)、说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放大: 缩小: 大小变换 形状不变 (八)、作业 由于第一课时授完,练习九没有适合课后作业的题目了, PPT准备了课外作业。该作业紧贴课本,比较基础,能够加深同学对本课的理解与掌握。 (九)、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从“平移和旋转”切入,通过例1引导学生先研究图形的放大后与原来对应边的比的特点,理解图形的放大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图形缩小概念。例2的教学是在方格纸上将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揭示了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本质特点:大小变化,形状不变。教学中以教师引导为辅,以学生观察、比较、操作、交流为主的思想,让学生逐步体验了图形的相似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