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对称》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说课稿 手机版 | ||||
《镜面对称》说课稿 羊尾镇中心小学 张吉林 一、说教材: 镜面对称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的教材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湖面的倒影、照镜子”。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教学思想。 教材通过设计照镜子的活动,让学生亲自照一照,通过镜子内外的人的前后位置和左右的关系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二、说教法: 教学力求体现自觉性、民主性原则。采用学生独立探究和老师适当引导的方法进行。自主性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 ”。运用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主线。 强化学生共同探究、独立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和数学美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对称美、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三、说学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共同合作的能力,,从而落实教法中的“三动”,让学生学会观察、想象、操作、验证。从具体操作中来验证自己想象的结果,把自己的所看、所想,愿意说给别人听,让学生想说、会说。逐步练就“会学”的本领,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过程: 这节课以明明的一天贯穿始末。这样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兴趣。低年级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坚持,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让学生在整节课上都以饱满的情绪贯穿始末,是我在这节课坚持的理念。 一. 创设情境。 本课以明明的一天贯穿始末。 1.课件演示。上午,来到了公园。 提问:观察,你们知道了什么? 2.过渡到第二个情境,中午,明明来到了红红家里,进到屋里,却发现那儿还有一个明明,和自己一模一样,他做什么动作对方也做什么动作,为什么会有两个明明呢?谁是真正的明明呢?你们能帮明明解开这个谜吗?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这两个情境,不但使学生初步感知了镜面对称的特点,而且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对称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打下了基础。 3.学生会答,是个镜子。 (1)组织学生拿出镜子,随意活动,照一照,观察人与像之间的关系。 (2)在小组内,议一议。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说一说。 通过照一照、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直观、生动地认识了镜面对称现象,认识了镜面对称的特点。 课件过渡第三个情境,课件语音,明明说:“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怎样运动呢?”红红说:“我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是怎样拿呢?” (1)让学生先想象以后,再发言。 (2)组织两个学生亲自在全班进行验证。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学生的想象、验证,不但又一次让学生直观感受了镜面对称的性质,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的培养。 二.实践应用。 1.进入第四个情境。配音:“咦,这是什么呢?”学生会很快答:是只蝴蝶。 提问:怎样做才能看见一只完整的蝴蝶呢?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一遍。 要求以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图片,进行照一照,能知道它们分别是些什么。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2.进入第五个情境。配音:“哪个是她们是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呢?” 指名选择,并说出为什么? 3.玩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要求:老师做动作,要求学生做镜子里的动作。看谁反应快,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通过想一想、照一照、连一连、圈一圈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镜面对称的性质的理解,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明明的一天结束。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明明很高兴,因为他学习了很多的数学知识。他知道了(指着板书)物体和像上、下位置一样,左、右位置对换,前、后位置一样。其实,物体和像也是一种对称,我们把它叫做镜面对称。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