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页至第7页的教学内容包括:(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2)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身边的物品、学习用具等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年龄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在学习长度单位前对长、短概念已有初步认识基础,但怎么测量物体长度学生还不了解,对长、短的概念的理解也还不够透彻,需要系统学习来认识厘米、米的长度观念等。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勤观察、多动手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的正确表象。 3、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和画线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 回形针一盒、30厘米尺子一把、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题 1、老师:新学期开始老师发现许多同学长高了,来,谁能跟大家说说自己的身高。 请学生发言,将自己的身高说出来。 2、老师:老师相信还有部分学生还不知道自己的身高,我们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为《长度单位》,同学们要是认真听讲这堂课,课后就可以同桌之间互量身高了。(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学生思考自己的身高高度并踊跃发言。 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出学习课题。 探究、学习新知 1、老师:老师看到大家课桌上都有一块橡皮擦,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请大家把自己的橡皮擦那出来量一量我们手中的数学课本的宽度有几个橡皮擦那么长? 请学生起来回答自己的测量结果。(板书学生的测量结果,同时PPT播放我测量的结果课件) 2、老师:同学们是不是存在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数学书的宽度是一样的但大家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3、老师:我听到有同学说是因为大家测量用的橡皮擦不一样长,在这里老师把它说成同学们测量的标准不一样,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那下面老师老统一一下标准。老师手上有一盒回形针,现在发给每位同学一个,同学们再用它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度有几个回形针那么长。 4、老师想学生展示真是的尺子并同步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尺子,分析尺子上数字、线段和线段与线段之间的含义,并让学生知道测量长度单位用的是尺子。 1、学生举手回答自己的测量结果。 2、学生思考疑问,得出结论。 3、学生在课堂上带着好奇心重新测量起来。 4、学生认真听老师分析尺子,认识尺子。 1、让学生初步体验测量的形式和结果 3、使学生形成测量物体要统一一个标准的概念。 4、让学生认识尺子上的数字和线段的意义,认识1厘米的概念,知道生活中尺子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练习巩固 1、课件展示询问学生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 2、让学生在课堂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并用课件展示画线段要注意点事项。 3、课件展示让学生比较蚂蚱和蟋蟀谁跳的距离远? 1、学生思考并踊跃发言。 2、学生踊跃上黑板作画并积极动手画出5厘米的线条。 3、同学们纷纷猜测起来 1、加深学生对1厘米概念的理解,巩固新知。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巩固知识和了解学生是否会画一定长度的线段。 3、培养学生对距离远近的估算能力和巩固学习内容。 4、课件展示练习题:判断题,下列题目对的打 √ , 错的打×,让学生起身来回答。 4、学生踊跃举手发言 4、巩固新知并锻炼学生的胆量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等。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一:第2、7、9题 学生课下做 让学生巩固新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