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成长(父母与孩子)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与孩子一起成长 世界上天生没有坏孩子,所有的孩子天真无邪的,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们的语言是美好的,他们的思想是单纯的,但是他们是生活在家庭这个小环境里,同时又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大环境里,他们那单纯的心灵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侵蚀,所以作为父母呵护孩子的成长,关爱孩子的健康,培养孩子的习惯,开发孩子的智力,健全孩子的人格,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家庭出发的,都是与父母分不开的,孩子是从父母跟前学到第一句话,孩子是从父母面前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个朋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人生最初的经验,养成人生最初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注意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在培养孩子的最初阶段,我们是缺少经验的,对待孩子培养走了一些弯路,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发现问题后我们作为父母及时反省自己,给孩子树立榜样,言传身教,叫儿子做到的我们父母首先垂范,协助孩子纠正孩子的错误,所以说孩子的成长,也是做父母的成长,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 一、 用爱的感染,成就一颗感恩的心 对孩子既要有爱,又要对他严格要求,只爱不要求就成了溺爱,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但却会使孩子遭到毁灭。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要做到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当然有时我们很难划清爱护与溺爱的界限,因此,家长要做到既爱又有教育。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感情和道理融合起来,做到爱中有数,教中有爱。曾有报道说:一位下岗女工,知道孩子喜欢吃虾,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虾,做好后端上桌,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下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去尝一下剩下的虾----“别动!”她13岁的儿子说:“那是我的!”。盲目过分溺爱孩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忽视了子女对父母的尊重,换来的是孩子的无情。在儿子的日常生活中,姥姥关照他的生活相对多一些,宠爱多一些,就会有时候对姥姥的尊重不够,缺乏一颗感恩的心,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他说:“这样不尊重姥姥怎么行呢?”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同时我也从自身找原因。因为自己工作忙,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也有做得不到的地方,于是,我们也注意平时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再多一些,给孩子做出表率作用,教育他不仅要孝敬爸爸妈妈,也要孝敬姥姥。随着儿子逐渐懂事,也开始学着照顾姥姥了,每当这时我们总会会心的拥抱。 二、 用平等与尊重,畅通交流渠道 交流是打开心灵之门的最好的钥匙。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要让孩子的心灵之门永远向我们敞开,让我们父母和孩子永远成为最好的朋友。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孩子的尊重,没有尊重的教育是注定要失败的。尊重的表现一是做人父母的对待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言出必行,赢得孩子的信任,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品行。如果父母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的一拖再拖,或用假话唐塞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使孩子办事敷衍不认真,遇事半途而废失去自信。二是在家庭里,对孩子我们更应该提倡情感式的教育方法,不搞一言堂,用强制的办法管制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我曾慕名给孩子报了一个围棋培训班,想通过学习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儿子上了一段时间后,随着学习的深入感觉有些难,就说:“太难了,我不想上了!”我就鼓励他说:“别急,刚开始一定有些难,习惯了就好了!”一个月以后,我发现儿子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小,我问他想不想学了,他说不想。于是我就让儿子从围棋中退了出来,并不是我迁就孩子,而是我认为,没有什么比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更重要的了!学习了基础课程,学会了基本的思维方式就是参加学习的收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通过自身充满尊重的行为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我高兴地看到儿子已将尊重内化为习惯。三是要学会经常用鼓励欣赏的目光和语言与孩子交流,使孩子更乐意把父母当作知心朋友向父母倾吐心里话。对于还是小学生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要从小处入手,及时了解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在学校听到哪些有趣的故事和新闻,班级里有哪些新鲜事,是否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得到老师表扬没有等,通过孩子的回答了解孩子的精神面貌,以及他思想动态。观察孩子的判断能力,以及孩子的是非标准,等到孩子说完,视情况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孩子平等交流。如果作父母的能对孩子每一个细微的情绪波动,不要想当然而做到及时沟通心中有数的话,那么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必定架起的是心心相印的桥梁,孩子在这样愉悦、自信、健康的环境下也必定会成长为一个宽容、大度有包容心,理解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的人。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一切习惯都是从童年开始的。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从小就应该建立一种好习惯,通过教育,通过陶冶,直至让习惯成为自然,终生不忘。 (一)营造好环境,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重要保证。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是监督、教育孩子并使之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个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做孩子学习的好帮手。家长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简洁、安静的单独学习空间,属于孩子自己的学习、休息的环境,各种读物分门别类,整洁有序,便于阅读和查寻。家长也可以将孩子的小房间稍作装饰,使其更具有书香气息,让人一进房间就产生读书的欲望。总之,家长要尽己所能为孩子营造环境氛围,把他们逐步引进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 (二)掌握好方法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经常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自己在学习中总结的一些好的经验希望孩子能够借鉴,总结出的一些教训希望孩子不再重蹈覆辙。对孩子来说,就需要我们家长来带,例如孩子学习时家长也在看业务书,在学习,而不是在看电视、在打游戏。教孩子去实践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例如与孩子一起阅读,每读完一篇文章或故事,可以向孩子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检查孩子听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从小养成认真倾听和思考的习惯,同时也能逐渐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为把孩子引入一个高尚的精神世界,为今后的人生打好“精神的底色”,我们家添置了很多优秀的、适合儿子阅读的书,直到现在,购书依然是我家财政的一项重要支出。应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儿子在学习我,我也在陪伴儿子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提高,增加了更多的人文、科学知识,多背了更多的单词。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言传带给孩子的是感性认识,而身教则让孩子得到理性的升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克隆”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最初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完全依靠于父母和身边的亲人,就好比钢水一样,倒入什么样的模具就会是什么形状,一旦冷凝焠化,再要改变就千难万难了。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千万不可不拘小节,要时刻牢记,你的形象时刻都会映入孩子的大脑。 相关链接: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