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长洲乡百乐小学 罗 警 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将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只有会思维才能学好数学。在设计计算机如何辅助课堂教学时,应力求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讨论、想象等一系列活动,逐步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等几大特点,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一)多媒体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完成思维过渡。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直观性有助于形成鲜明、准确的视觉表象。它可以减轻学生从感知具体事物转向理解抽象概念这一过程的负担。那么,仅仅完成感知具体事物这一任务就可以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认为: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感知只是作用之一,而重中之重在于过渡(又称转化)。 在教学《长、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其主要内容就是如何推导出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节课总的设计思路为:步骤一: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面积),得出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知道面积的结论;步骤二:建立起每排个数与长,摆的排数与宽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知道长、宽可以求面积的结论;步骤三:把各种不同的摆法列出来,通过对一组数据的研究,得出S长=a×b 的结论。应用这个公式,学生分别计算出几个长方形的面积,然后把最后一个图形抽取出来,观察出它是一个正方形,从而总结出S正=a×a。根据总体的设计思路,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就在于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在进行了步骤一后,我向全班同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每个同学的学具袋里都有不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都是1平方厘米,请你用袋中所有的小正方形拼摆成一个长方形,并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这时,全体学生通过拼、摆等动手活动,获得了感性的认识。那么,如何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化呢?我请相当一部分同学来汇报结果,把大家的答案全部列在黑板上。这样就轻而易举地把本节课的重点由研究图形过渡到研究数据上。接着,我从中任意选取三组,列在计算机的屏幕上,请同学观察图形及面积、长、宽这三组数字的对应闪烁,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面积与长、宽有什么关系吗?”学生一眼就看出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与宽的乘积这一规律,接着我又提出疑问:“你们发现的只是这三组数字的规律,其它的长方形有这样的规律吗?我们一一来验证黑板上的数据”。通过对这一系列数字的研究,学生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我又安排了四个图形,请同学应用公式计算面积。在计算完最后一个图形后,很多同学都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正方形。我问:“正方形的边叫什么?它的面积怎样计算?”,这样,很自然地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比较巧妙地完成了两个过渡。第一:由对图形的研究过渡到对数字的研究;第二:由对长方形面积的研究过渡到对正方形面积的研究。这样设计,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从直观、形象入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层层深入,逐步完成理性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二是知识间的衔接自然,在巩固练习中完成了对正方形面积的研究,学生易于接受;三是在教学中渗透了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这一思想,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成为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二)多媒体教学操作方便,易于学生理解动态过程。 为了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课上可增加动手操作和分组讨论等活动。那么,有了这些形式,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过渡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考虑在哪个环节使用多媒体,以及多媒体如何与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等一系列问题,使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授《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能加大课堂教学密度,使电脑演示与学生动手相结合,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让学生在课前作好准备,用两个任意形状的同样大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图形摆在桌面上,思考这个图形的底、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这个图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第二:在新课部分请同学汇报课前参与的结果,完成学生口述、教师演示的过程(如图);第三:根据每组图形的演示与比较,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2。由此可看出:学生拼摆的动态过程由计算机来模拟演示,发挥了它快捷、操作方便的特点。 在这节课中,除了具有上述特点外,我认为,这样设计还有以下几点好处: 1. 激发了学生课前参与的热情。教师们常讲“预习”的重要性,其实,预习就是让学生课前就参与知识的学习,为课上的学习打基础,作准备。学生在课前就找到多种答案时,教师应立即竖起大拇指:“你真了不起!”这样便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一定心理学意义上讲,也是完成了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转化工作。 2. 节省了教学时间,使练习更充分。思维需要过程。如果学生在课前就基本上确定了思维的方向,那么课上会避免走一些弯路,从而节省教学时间。但是,学生在操作基础上抽象出来的只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完成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那么,课堂中,利用计算机可以把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较模糊的认识再次形象地展示出来,观察它的动态过程,巩固这一抽象概括的过程,使学生头脑中的东西变得清晰,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有了思考的捷径,缩短了新授环节的时间,在练习中就可以多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题目,从多角度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练习更充分. 可见,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科学运用,既为我们优化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又为在学科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 相关链接: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