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所谓交流,即将自己的想法、意见传达给别人,并让别人充分理解自己的想法意见。数学交流就是在各项数学活动中以数学语言为中介的,以传递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为最终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数学活动。数学交流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数学思想的交流,也可以是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学法等的交流。数学交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它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它始终是一种双向交流,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是交流活动的主体,而不是单纯接收或是交流活动的被动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为数学交流提出了具体目标,把“会数学交流”定位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交流有助于学生把日常语言和数学的的抽象语言联系起来,也有助于把数学思想的各种表达形式(实物的、图象的、记号的、口头上的、内心里的……)结合起来。它是数学学习的驱动力,有效的数学交流,不仅可以激活,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可以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去仔细品位,透过现象看本质,让他们有机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心理的研究成果也证明:数学交流对数学本身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依照教学目标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学会数学交流。为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一、为学生创造交流情境与机会

        学生的认知过程必然有情感伴随,只有以情为动力、以知为依托,做到情理交融、互相促成,才能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加之低年级学生认知过程以事物的表象为主,以兴趣为动力。所以认识数字,设计问题时除了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积极有效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这样课堂讨论交流才能在充满情趣、宽松且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出示“美丽的校园”情境,先用“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把学生请进画中,同时,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留给学生随意观察,自由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观察和交流给学带来乐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然后追问“还有什么”,使学生会全面认真观察画面并带着任务去观察,最后“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并把自己看的在小组内交流说给大家听,班上做汇报交流”。并把这种活动延伸到课外,“数一数我们校园里、放学后路上看到的,家里的一些事物,并把自己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告诉爸爸和妈妈,爷爷和奶奶”。教学中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教室内的事物,再到数校园内的到校园外的事物,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观察和交流的机会,只要我们不断地去观察就有交流内容,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提高。

          二、重视动手操作过程的语言表述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知识(信息)必须以语言为载体才便于传输交流。进行信息加工的的心智活动,如果只停留在动手操作,不加以分析、概括,那么是肤浅的。具体的操作只有通过语言进行表象加工,再通过抽象的认知过程才是认知的全过程,才能使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例如:我们教学数的组成时,让学生动手用学具分一分并把自己分的过程说给同桌听,并总结出有多少种分法。如6的组成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或自已喜欢的图形分一分,同桌为一组,“你分我说”或“我说你分”: 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等。或者说3和3组成6;2和4组成6等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我说你分,最后把每一种分法都写下来,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又如左边摆4个红色三角形,右边摆2个蓝色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用什么方法求,为什么这样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出来:第一种方法用数,怎么数,按什么顺序数,数出结果;第二种方法:把右边和左边的个数合并在一起,求出一共是多少,用加法2+4=6计算出结果。这样在交流的进程中即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又学会了知识。

 三、把握住“生成”,让学生有充分讨论沟通的机会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中或大胆质疑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教师能够注重课堂的 “生成”性,及时抓住这些“话”、巧用这些“话”,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会使课堂出现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闪光点,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特别是学生所问的内容涉及到教材重点或者极有探讨价值时,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图形的认识”一课中,老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给学生认,有个同学就提出上圆小、下圆大也是圆柱吗?就这句话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他是个会观察,很聪明的孩子, 同时拿出两个上下圆一样大和上下圆不一样大的图形让大家对比、观察、实践并放在桌上滚动让学生观察讨论:那一种是圆柱,圆柱要具备几个条件等,先同桌之间讨论沟通,最后学生和老师沟通总结得出结论。

       四、重视学生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协调发展 

        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同他们的语言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说话,就会伴随回忆、想象、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也是对思维活动的一种整理和自我检查,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会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直观操作的过程进行复述整理,通过口头语言训练进行表象加工,这样概念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认识过程逐步建立起来。比如“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可先让学生用小棒动手摆三角形,在拼摆的同时让学生表述操作过程并说明三角形的意义,最后让学生总结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便是三角形。再如教学对“角”的认识,首先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角”,如三角板、红领巾、五角星中的角,再让学生认识“角的平面图形”,在这一系列的感知活动中,组织和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了角的表象,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形成了“角”的概念,学生的表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学会“数学的思维”、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目的所在,也是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