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冀教版二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在教研基地活动中,我进行了冀教版二年级上册56~58页《角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或大小不同的角。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围绕着这样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情境创设:

    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图)这幅图上有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把你发现的图形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来(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摆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摆了哪些图形?分别用了几根小棒?(全班汇报交流)

    生1: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2:我用三根小棒摆成了一个三角形;

    生3: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正方形;

    生4: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菱形;

    生5:我用两根小棒摆成了一个角;

    ……

    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把用两根小棒摆成的图形,放在投影上展示.

    (针对教材呈现的用四根、三根、两根小棒进行再加工,为学生提供一个十字路口的情景图,图中蕴含了很多图形,让学仔细观察图,把你发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这个开放情境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挑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图形,同时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刚才经过大家的认真观察、积极动脑,我们摆出了许多图形。其中像这样用两根小棒摆出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图形角。哪个是角呢?角就是这两根小棒相夹的部分。请大家也像这几位同学这样用两根小棒摆成一个角。拼完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哪是角?把你拼得角用手势告诉老师。

    (揭示角、摆角、指角、用手势比划角,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为下面进一步认识角打下了基础。)

    二、探究与体验

      师:刚才大家用小棒拼得角都是固定的角,下面大家想不想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请大家用准备好的两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学生操作)

    师:把你做的角举起来,同学们做的都不错!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你同桌说一说。

    生汇报:

    生1:我发现移动一条硬纸板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生2:我发现移动一条硬纸板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生3:我发现两条纸板的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

    (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符合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通过同桌交流,发现并进一步理解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移动一条硬纸板都可以形成哪些角呢?请大家举起来(找几人回答)同桌互相比较一下谁得角大?谁的角小?

    师:总结,也就是说可以形成这几种类型的角(电脑出示实物图)如果把这几种角画下来是这样的(电脑出示角)这就是角,我们把它叫角1、它叫角2、它叫角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我们把这两条直线叫角的两条边(出示)这个点叫角的顶点。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积极动脑认真操作我们认识了角,并制作了一个活动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折纸的游戏好不好?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彩纸折一个角,折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哪是角的边,哪是角的顶点?

    生:交流(找4—5人展示)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安排用彩纸折角的游戏,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角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地方有角,谁来说一说你在哪见过角?(指名说)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把数学知识扩展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从教室中找出了许多角,并能笔画出哪是角,虽然找出了许多角,但学生仍有语言未尽的感觉。)

    师:大家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个角?

    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应怎样画,请大家打开书58页,自己试着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指一指角的边和顶点。

    三、实践与应用

    1、出示教材58页2题。同桌互相说一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 问题讨论”栏目,哪些图形里有角,哪些图形里没有角?说明理由。

    课上完了,回想《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生活经验不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标精神,创造性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感觉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点:

    1、 敢于放手,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同桌小组交流,使学生经历了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活动,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和完善自己的认知。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几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如: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经历了认识角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放手,才有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真正会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情境创设时,我改变了教材用4根、3根、2根小棒摆图形,而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字路口的生活场景,图中蕴含了大量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把发现的图形摆出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他们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出了各种图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这一情景的创设为后面的体验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