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已经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教学情境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那么,怎样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与方法: 

一、利用有趣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形象性强,对故事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在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根据本课的实际内容,量体裁衣精心编制了《小剪刀与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故事,大家听得是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最后,“小剪刀究竟把平行四边形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探索吧……”,于是,一场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大行动热火朝天的开展起来了。再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利用《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编出了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并在课件中以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过一片西瓜地,看到满地又大又圆的西瓜。这时正值四人口渴之际,于是八戒摘了一个大西瓜师徒四人分吃,八戒分得西瓜的四分之一,悟空分得西瓜的八分之二……八戒一听立刻嚷嚷起来“不公平!不公平!哥哥分得多,师傅偏心……”是不是不公平呢?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情绪空前高涨,参与探索的过程也尤为认真,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利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孩子们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在教学有关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时,我认为,利用直观的教具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效果更为突出。点、线、面、体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和度量关系,单凭在黑板上画图和文字表述,对初学的学生来说还是难以想象,不易弄懂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周围的具体事物或特制的模型教具进行演示,借以使学生弄清楚有关概念和关系。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模型与教具,并自行操作演示,则有更大的教育意义。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带了一把小刀和一个萝卜到了课堂,同学们由于不懂老师的心意,都笑了。可是笑声未断,我就按照自己课前的计划削起了萝卜。削第一刀,萝卜上出现了一个平平的面。我绘声绘色的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的“面”,削第二刀,萝卜上又出现了一条长长的边。我津津乐道的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的“棱”,削第三刀,萝卜上出现了尖尖的点,摸起来有些扎手,我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这就是“顶点”。这时,同学们的积极性顿时被调动起来,他们边看、边听老师的操作与讲解,那种跃跃欲试,随时都想动手参与、帮忙的样子,甚是可爱。接着我用概括性的语言,对着已被削的“残缺不全”的萝卜启发说:一刀出面,二刀出棱,三刀出顶,若是四刀、五刀、六刀,这将会变成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继续削下去……。利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具和学具,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使他们更好的感知教材,以达到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三、利用竞赛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有竞争意识,上进心足。教师可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精心创设竞争式教学情境。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比一比结果如何,形成良性竞争态势,教师对突出的学生或小组当众表扬,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和满足,同时也强烈的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千克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了一个小竞赛,两位同学比赛跑步,其中一人提一袋2千克的洗衣粉,而另一位则提一袋10千克的大米。老师一声令下,两位同学迅速投入了比赛,比赛结果不言而喻。输了的同学立刻不服气的举起了小手“老师,不公平”,为什么呢?……在学生的积极争论中创设了教学情境,学生主动地认识到物体的轻重是有别的,千克的认识的教学由此展开。这种竞争的策略在揭示简便运算的规律的教学中也经常运用。 

听过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的《数的大小比较》一课的老师,无一不为黄老师精彩的教学设计和他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其中黄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数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与方法时,恰恰是把全班学生以分组竞赛的形式(黄河队、长江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到了极致,创设了极其高效的教学情境,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走进了一个近乎理想的学习情境中。 

四、利用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趣的数学游戏,更有利于营造师生宽松的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交往互动的程度更深。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利用学生平日里喜欢“套圈”的游戏,(出示课件)“你们说说淘气小朋友一定能套中吗?”“一定不能套中吗?”“只能怎么说?”突出关键词(可能)(不一定),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在一个盒子里装红球若干和白球一个,伸手去摸,摸出的结果会怎样?谁来摸摸看?让学生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会“可能”“一定”的含义。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活了,学生的实践与探索活动也在不知不觉中展开了。同样的游戏活动在低年级的课堂中也常常用到,比如,开火车,智力闯关,巡宝游戏,数学乐园等等,这种快乐动手,快乐操作的学习方式更能让学生体验快乐学习的氛围,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栩栩如生。这样的学习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