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兴趣的发现和培养研究 (青岛版综和专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小学生良好兴趣的发现和培养研究报告

《小学生良好兴趣的发现和培养研究》是宁阳县“十一五”规划课题,经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已基本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现在请允许我以课题组主持人的身份,从七个方面做课题研究的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数学课枯燥无味,学起来困难、学生厌学——这一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得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无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人的特殊的心理机能,是人们发展智力索取知识,走向成功,进而达到理想境界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决定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着手,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课题立足于改变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通过“《小学生良好兴趣的发现和培养研究》的研究与实践,共同探索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发现的途径,促进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促进教师的进步,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实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兴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或探究某种事务活动的积极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源。

“学习兴趣”: 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自主掌握学习方法,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觉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或技能的心理支持平台,同时也是一种自发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体验和内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深处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佳状态,自发地引起学生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全身心参与学习,投身学习提供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技术支持(方式、方法和习惯)。

 “数学学习兴趣” 指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对数学学习具有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这种心理倾向和情绪状态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而是可以培养的。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指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基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目标,探究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通过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我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教育心理学理论:从信息论、控制论、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无论人们进行什么活动(包括学习活动),都必须有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心理活动要有效地进行,又必须保持一定的“觉醒水平”。觉醒水平表明大脑神经细胞处于一定能量状态,它可以吸收、分析、判断、储存信息。这是心理活动的最起码水平。在学习活动中。觉醒水平表明大脑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而无关的神经细胞则处抑制状态。这样,神经纤维通道的有关部分就保持高度畅通,因而“神经噪声”大大降低,信息在神经纤维通道的传输达到最佳状态。从心理活动的视角看,这种最佳状态只有在兴趣浓厚,情绪热烈,聚精会神的条件下才能达到,在强迫、压制,程度不同的苦恼和烦燥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有关学习的神经纤维通过信息的传输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状态的。因为上述干扰(紧迫感、苦恼、烦燥)必然会使神经细胞中应当抵制的部分变为兴奋,应当兴奋的部分则受到抑制。学生的学习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脑力劳动,要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仅需要较好的智力,还需要对学习活动的兴趣、热情以及顽强的毅力,自信心等性格特征。

2、学习心理学理论:小学生贪玩好动、记忆力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遇事总好问个为什么?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就像海绵吸水一样积极主动参与并能获得心理感应。

3、快乐教育理论:人类的需要得到满足就是快乐。快乐与人与外界事物或与他人处于和谐境地,使人处于超然自由的状态。而快乐的情境常常伴生兴趣,兴趣使人产生接近或愿意接近事物(的情感),产生钻研、探索、创新的愿望,从而又孪生快乐。也正因为这样,快乐为智慧活动提供了最好的情感背景。在实践中,一旦兴趣衰退趋势出现时,由兴趣引起的快乐情感状态对维持兴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维护、激活作用,用快乐的松懈活动解除兴趣集中带来的紧张,用快乐的向往提供兴趣再生和巩固的动力,而这种效应是一切学习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快乐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4、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知方面的差异之外,还存在着情感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在学生兴趣、态度和自我观念中体现出来的。那些带着兴趣和热情的学生会比那些没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学习得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促进学习,消极的情感态度会防碍学生的学习。苏霍姆森斯基教育思想也认为:智育,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知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培养对脑力劳动的兴趣和要求,不断充实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

5、素质教育理论研究表明:素质教育是教育者基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以适当的方法引导全体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并实现个性充分而自由发展。它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多元化的。首先必须满足学生个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必须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及潜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充满创造的活力。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倡导全面和谐的教育(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和技能);倡导建构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和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小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2、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探究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特征。

3、总结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4、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推出一批科研成果

(二)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学习兴趣情况调查分析。

  2、学校、社会、家庭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

  3、小学生年龄阶段、性格差异与学习兴趣的研究分析。

  4、教师素质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

五、研究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教学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