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统计制作扇形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探究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技能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大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以及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有关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技能。 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简单,通过两道例题分别说明如何合理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使之正确、充分地反映出有关数据,正确体现各统计图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作用,能正确描述统计图中的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制作统计图,充分利用统计图的特征准确、合理、规范地反映出有关数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针对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问题,能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提高制作统计图的技能。 2、在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正确描述数量变化情况。 关键: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统一标准。 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课文第68页的例1,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重难点、关键 重点:扇形统计图. 难点: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 关键:认真分析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电脑课件呈现扇形统计图 某校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统计图 (图略) 1、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1)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5﹪ 喜欢相声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8﹪ 喜欢小品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25﹪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2﹪ (2)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最多 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同一首歌,小品和相声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少 2、说一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 (1)扇形统计图 (2)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电脑课件出示课文例题统计图 下面是一幅彩电市场各部分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 (图略) (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20﹪ B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5﹪ C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0﹪ D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8﹪ 其他品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47﹪ (2)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 ○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3汇报交流结果 经过讨论,交流,使全体同学懂得:在“其他”里面还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所以,从这个统计图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 (3)建议 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①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其他”所占有的份额应该是最小的部分,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数量占有率的情况,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 ②建议: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将“其他”当中的一些品牌彩电所占份额单单独计算,在统计图中详细标出它的占有率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一第1题 (1)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2)从图中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为什么? (3)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统计图。 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4月26日~5月31日) (图略) 2.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 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 8月份:1100元 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 11月份:1300元 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 (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 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 (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 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四、布置作业 五、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抽屉原理》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若干根小棒,4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 请3位同学上来,摆开2条椅子),并宣布游戏规则。 师:象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一)出示例1:4枝铅笔,3个文具盒。 1、观察猜测 猜猜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会存在什么样的结果? 2、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2)小组合作操作验证:请拿出铅笔和文具盒小组合作摆一摆、放一放。 (3)交流讨论,汇报。可能如下: 第一种:枚举法。 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 第二种:假设法。 如果每个文具盒中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枝同一个文具盒。 第三种:数的分解。 把4分解成三个数,共有四种情况,(4,0,0)、(3,1,0)、(2,2,0)、(2,1,1),每一种结果的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不小于2的。 (4)、比较优化。 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盒子里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师:为什么不采用枚举法来验证呢? 数据较小时可以采用枚举法,也可用假设法直接思考,而当数据较大时,用假设法思考比较简单。 3、引导发现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盒子的数量多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二)出示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 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 1、学生尝试自已探究。 2、交流探究的结果,可能如下: 1)枚举法。 共有3种情况。在任何一种结果中,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2)假设法。 把5本书“平均分成2份”,5÷2=2…1,如果每个抽屉放进2本书,还剩下1本。把剩下的这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 由此可见,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同样,7÷2=3…1把7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 9÷2=4…1把9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5本书。 3、观察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4、介绍原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这一发现,在数学里被称之为“抽屉原理”,也叫做“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狄利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呢。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72页 “做一做”第1题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