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位置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2 0 0 9——2 0 1 0 学年度上学期六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人:郭亚娟 本册教案的说明: 1、单元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教案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和教学后记等7部分组成。其中教学过程由旧知铺垫(或情境创设)、新知探究、当堂测评和课堂总结4部分组成。 2、整个教学去掉了以往的“作业布置”环节,使学生课堂紧张,课外轻松。提高学习效率。 3、课件内容融于教案之中。 4、注重情境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5、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自学。 教学内容及课时 : 共 2 课时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共12课时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共13课时 第四单元: 圆 共10课时 第五单元: 百分数 共13课时 第六单元: 统计 共 2 课时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共 1 课时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让学生先说说 2、我们全班有48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3、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图)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对照座位图初步感知,说出自己的位置。个别汇报,集体订正。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较(2,3)与(3,2)的不同。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了解。} 3、 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里的座位、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我国古代围棋等。) {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当堂测评 教师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评比纠错。 {做到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还有什么不懂的? {让学生说出,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位置(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课后小记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