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说课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第十一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说课稿 手机版 | ||||
安阳高新区银杏小学 杨爱珍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部分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仅对旧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喜欢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他们希望能够在活动中自己去研究事物、发现问题,更渴望能在研究活动中解决自己的疑问,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圆的周长这节课可让学生利用化曲为直的数学转化思想,在实验探究中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并验证猜测,使学生自主发现、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自主探究等教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讨圆周率、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对学生渗透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圆片、铁丝围成的圆、实验报告单(每组一份)。 学生准备:每组(4人一组)准备直径(取整数)不同的圆片3个、线绳、直尺。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创设情境、质疑引导、组织探究等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计算、观察、发现规律等学习方法,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按照以下五个部分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件:从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说一说:绕花坛骑一圈形成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即花坛一圈的长度就是一个圆的周长。从而揭示课题:圆的周长(板书)。师生谈话: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求法我们已经学过,那么圆的周长该怎样求呢?利用问题设下认知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共分5个环节来完成。 ⒈教具演示,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学生通过花坛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出示教具圆片、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概念。接着让学生拿出圆形学具摸一周,体验圆的周长。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用绕线法、滚动法可测量圆形学具的周长,师生合作示范操作要点(前者注意线要拉紧,后者注意看好起点和终点)。 ⒉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出示图片:如果你坐摩天轮转动一周,在空中经过了多长的路程呢?这时学生会认识到绕线法、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有一定的局限性,进而引起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产生探究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⒊小组合作,操作实验。 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第一层次:观察猜想。让学生观察准备好的三个圆并猜一猜:1.大圆、小圆谁的周长长?2.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第二层次:量一量,验证猜想。 数学《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应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用不同方法分别量出三个直径不同圆的周长,并把数据填入下表中: 圆 周长C(cm)直径d(cm)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① 18.8 6 3.13 ② 22 7 3.14 ③ 28.1 9 3.12 通过学生交流汇报,观察数据对比发现:圆的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说明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第三层次: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学生继续实验,算出每个圆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通过比较又会发现:这三个圆中,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接着告诉学生: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那么,圆的周长、直径和圆周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用字母表示就是: (板书) ⒋介绍有关圆周率的数学史。 学生自学教材“资料库”的内容。由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谈感想,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根据圆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让学生思考:知道圆的直径、半径怎样求圆周长。学生会独立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根据直径、半径的关系写成 C=2πr(板书)。 (三)、初步应用,领悟新知 教材上安排的例1,是对前面刚总结出来的周长计算公式进行直接应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此例可让学生自主完成。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示范板演。评价时要说明两点:1. 公式可以不写,直接计算就行;2. π取两位小数3.14,作为一般数值处理,计算结果不必再用≈表示。另外也可引导学生发现:花坛周长与车轮周长的比值就是花坛直径与车轮直径的比值(即转数40周),从而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四)、练习巩固,逐层提高 基础训练是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本节练习中我以基础练习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习。 1、选择填空。 (1)、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 。 A. 半径 B. 直径 C. 周长 (2)、圆的周长是直径的( )倍。 A. 3.14 B. π C. 3 (3)、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此类型题重在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2、求圆的周长。 本题利用直观图形考查学生对求圆的周长两个公式的运用。 3、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1)、公园里摩天轮的半径是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 (2)、银杏小学的运动场上有一个美丽的环形跑道(如下图),两端是半圆形,中间是长方形。根据所给的数据你能算出环形跑道的周长吗?试试看。 这些层层递进的反馈练习题,形式多样,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当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又强化了教学的重难点。 (五)、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课的最后,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与感受,教师可以用一段带有激励性的结束语,给本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 总之,设计本节课时,我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人人参与活动,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思考”和“再创造”。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过程。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相关链接: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说课稿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