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比例尺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 页例6,“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 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 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新授 1、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新课 标 第 一网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 例尺的?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 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 10 20 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的例7,“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 离或图上距离。 2、使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一幅地图上扬州到南京相距5厘米,实际相距100千米,你能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吗? 2、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新授 1、出示例7,明确题意 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比例尺1:8000所表示的意义。 引导分析:比例尺1:8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倍。也可以理解为比例尺1: 8000也就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米。 3、尝试列式 根据对1:8000的理解你能尝试列出算式吗? 师: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算法,为什么会这样列式, 要让学生根据对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算法以及之间的联系。) 4、归纳、选择、 教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选择方法进行 解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5、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你能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出比例式? 三、巩固 1、做“试一试”。 先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引导学生 讨论怎样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 2、做“练一练”先独立解题,在组织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例尺。 4、做练习十一第5题。 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比例尺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