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例3,“练一练”和练习十二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平面图描述具体的行走路线。www.xkb1.com 2.在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 3.在学习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 描述不同的行走路线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你能说说你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吗? 2.教师总结。师:这样的描述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明,要想知道从家到学校怎么走,还需要更具体的描述。今天我们要和大家用我们前几天所学的知识更准确的描述行走路线。 二、自主探究,学习描述 1.学习描述行走路线 师出示例题 师:这是李伟家附近的平面图,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 (1)李伟家附近有超市、街心花园、医院、敬老院。 (2)大港小学在敬老院的北面。 (3)医院在超市北偏东60度240米处。 …… 教师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全图中的位置关系。xkb1.com 师:同学们从图中找出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么你能说说李伟从家到大港小学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吗? 师:你能看图说说医院在大港小学的什么位置吗? 超市在医院的什么位置? 2.完成练一练。 师:现在你能说说李伟放学回家的路线吗 重点讨论,让学生明白反向如何表述 三、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1.师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 师:这是某地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你能仔细观察图并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2.根据所说的路线画出路线图。 教师说路线,学生根据叙述同时画一画,再根据所画出的路线图试着反向说说路线。 小明沿着超市向西走1000米到广场,再向北偏东60°走800米到市政府,再向东偏北30°走600米到家。 比例尺由学生根据数据确定。 四、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实际测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 教学难点: 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新课标第一网 一、认识测量工具 教师播放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些场景?你知道测量的工具有哪些? 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一边说一边出示) 二、测量方法研究学习 1、利用工具实际测量 师: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 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师: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该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课件“实际测量”) (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 (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 (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 (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 (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 2、步测和目测 1).步测 师:你知道1步的长度如何测量吗? 教师根据实际给以纠正。教师演示1步的长度: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 教师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师:你能按照测量方法对教室的宽进行测量。 强调:步子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要尽量沿直线行进. 2).目测 师: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师: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 教师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 教师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长。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知道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别? 总结: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采用步测或目测.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