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第十一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4. 教学内容: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复习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 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 3.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复习过程: 一比、比例的意义 1. 什么是比? 2. 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 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指名口答,出示表格填空。 意义 项数 基本性质 举例 比 比例 二解比例 1. 什么叫解比例? 2. 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为什么? 3. 解比例。 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2题。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练习活动。 (2)说一说解比例的步骤,每一步运算的根据是什么? (3)请学生上台板书。 (4)师生共同评价,并强调书写格式。 如:X: 解:4X=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4X= X= X= 三正、反比例的意义 1. 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 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3. 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关系式 正比例 反比例 4. 你是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 学生通过交流,概括出“一找、二想、三判断”。 一找:哪两种上关联的量。 二想: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 三判断:联系关系式,看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判断成什么比例。 5. 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3题。 过程要求: 按复习中概括“一找二想三判断”三步骤进行练习。 (1)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 (3)这里哪一种量一定,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四巩固练习 1. 判断下列关系式中,两种变化的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除数=商 一定 一定 ( ) ( ) (3)因数×因数=积 (4)因数×因数=积 ( ) 一定 一定 ( ) 2.完成课文练习十第1~3题。 教学内容:练习课 练习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熟练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 (1)每公顷产量一定,播种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2)总产量一定,每公顷产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从A到B地,所用时间和行走的速度。 (4)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除数一定, 和 成 比例。 被除数一定, 和 成 比例。 (2)前项一定, 和 成 比例。 后项一定, 和 成 比例。 2. 判断下列关系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X+Y=K X-Y=K A×A=S D× X×8=Y A×H× =S 二对比练习 上面各题学生作出了判断,并说明理由后,师指出: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成正比例。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运算的结果商相当于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即Y=KX,K一定。所以判断成正、反比例的方法,可以统一用乘法关系式来判断。把题目中的三种量列成乘法算式。如果一个因数一定,另一个因数和积成正比例,如果是积一定两个因数成反比例。 1. 利用乘法关系式判断: (1)每本书的单价×本数=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一定 ( )比例 ( )比例 一定 (2)3X=Y Y和X( )比例 (3) Y和X( )比例 2.引导学生总结判断规律:一列(列出乘法算式)、二找(找出定量)、三判断(积一定,则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成反比例,其他情况则成正比例)。 三深化练习 1. 利用判断规律,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房屋面积一定,铺砖块数和每块砖的面积。 (3)圆的半径和周长。 2. 从汽油的千克数,行的千米数和行1千米的耗油量这三种量中,分别说出谁一定时,谁和谁成什么比例? 3. 从每千克花生榨油千克数,花生的千克数和花生油的千克数这三种量中,分别说出谁一定时,谁和谁成什么比例? 教学内容:比例的应用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复习过程: 一复习比例尺 1. 什么是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2. 说一说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3000000 (2)比例尺 (3)比例尺20:1 3.你能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进行改写吗? 如:1:3000000改成线段比例尺。 改成数值比例尺。 3. 填空。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12㎝ 600㎞ 1:50000 1.2㎞ 1:60000000 15㎝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求出各题结果。 (2)汇报,填空。 (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二复习用比例解决问题 1. 说一说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通过回顾与交流,学生概括出解决答步骤。如: (1)找出相关联的两种量。 (2)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用等量关系表示数量关系。 (4)解设,并解比例 (5)检验。 2. 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4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第4、5题。 教学内容:深化练习 练习目标: 通过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练习过程 一、解题思路训练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行了15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行驶, 1、“又行了120千米到达乙地。”根据以上条件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列出关系式。再出示 ,(1)如果X指又行的小时数,X应与谁对应?括号里应填什么数?(2)如果X指一共行的小时数,X应与谁对应?括号里填什么数? 2、“一共行了5小时到达乙地。”(1)出示 ,问:如果这样列等式,X表示什么?(2) ,问这样列式,X表示什么? 二、正、反比例应用练习 1、用比例解答下列应用题。 (1)工程队安装一条水管。计划每天安装90米,20天完成。实际只用了15天就完成了。实际每天安装多少米? (2)工程队安装一条水管。20天安装了90米,照这样计算,15天能安装多少米? 全班练习,指名个别板演,后集体订正。 题(1)因为每天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定) 所以每天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解:设实际每天安装X米。 15X=90×20 X=120 答:略 题(2)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每天工作量(一定) 所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 解:设15天能安装X米。 20X=90×15 X=67.5 答:略 2.小结对比上面的第(1)、(2)题。 3.总结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 解题思路: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找出题中三种量,写出数量关系式,判断谁一定,谁变化。根据一定的量判断两种变化的量成什么比例或不成比例。 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注明单位名称。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并解答。 (4)检验,并写答句。 2. 上面的第(1)、(2)题还有其他解法式吗?生答师板书。 (1)90×20÷15 (2)90÷20×15 90× 90÷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