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五年级第九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计划 手机版 | ||||
教学内容 1、 小数加减法:教材第47~51页(例1、例2和练习八) 2、 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52~55页(例3、例4和练习九) 3、 整理和复习与探索实践:教材第56~58页 教材 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一位小数简单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先结合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继续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再把加法运算定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并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学习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1、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 突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适时地将加减法运算定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 4、 恰当引入用计算器计算,拓展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5、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 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 案 (序号 1 )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教学例1 二、教学例1减法部分和例2 三、归纳小结 四、练习 五、全课小结 六、课后延伸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 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 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 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 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三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我想知道你们小组共用了多少元,小组的同学合作一下,把结果告诉我。 在这里如果都会,则不必把末尾对齐的错误指出来,以免混淆 鼓励做得较好的同学。 让学生自己说,教师稍作整理。 纠正错误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计算法则。 学生说,教师板书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 案 (序号 1 )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二课时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回忆复习 二、基本练习 三、提高练习 四、课后延伸 五、布置作业 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练习八的第五题 初步向学生渗透综合法的思想。 把学生典型的错误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共同纠正。 初步向学生渗透分析法的解决问题的思想。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 案 (序号 1 ) 相关链接:
|
·语文课件下载
| |||
![]()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