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第九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第3节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三、预计教学时间: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减去 与 的和.结果是多少?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 .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 .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I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 .完成教材第129 、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2 、3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三)思维训练 下面是2005 年1 月22 日到28 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计数据。 2006 年’月… {{ 1 11 … 查阅2006 年同期北京市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2005年1月 119 174 143 95 115 173 163 2006年1月 查阅2006年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小结】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拓展练习】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住户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 7 号 8 号 数量/个 l5 29 l6 2O 22 16 18 16 (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一、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希望小学要统计五年级各班同学为社会做好事的件数,应选用( )比较好。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2 . ( )最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3 .表示一年里12 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选用( )比较好。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二、先在下面折线统计图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然后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某超市2005 年电视销售情况统计图 1 .普通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 )台。 2 .液晶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 )台。 3 . ( )季度两种电视销售差距最大,是( )台。 4 .根据你获得的信息,预测明年两种电视的销售情况。 第4节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三、预计教学时间: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加上 的和减去一个数,差是 .求这个数.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五(1 )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 和87 ,意味着在这次竞赛中得88 分和87 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 )班没有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二)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8 .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 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 .小明对本班15 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2 本的有1 人,拥有3 本的有2 人,拥有4 本的有4 人,拥有5 本的有3 人,拥有6 本的有5 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 2006 年9 月人数 人数 平均每人拥有本数 ( 1 )估算一下,这15 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 2 )估算出这15 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小力对本单元10 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 户,订1 份的有3 户,订2 份的有4 户,订3 份的有1 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 年5 月 户数 每户订报刊份数 ( 1 )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 ? 2 之间吗?为什么? ( 2 )计算出这10 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小结】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拓展练习】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住户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 7 号 8 号 数量/个 l5 29 l6 2O 22 16 18 16 (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综合应用:打电话 一、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二、编排思想 1.探索最优方案(每个人都不空闲)。 2.发现规律(第n分钟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n-1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加1(老师),前n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是2的n次方减1)。 3.应用规律。 三、教学建议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全班汇报交流。 2.提示学生利用画图表的直观形式解决问题。 3.数学模型是一种理想化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