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五年级第九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反思 手机版 | ||||
教学内容: 例4 教学目标:通过对前面几个例题的回顾,总结得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以及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步骤及方法的产生过程。正确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二、学生自学例4 自学思考题: ①想一想:例4中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 ② 总结出这类计算的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③ 怎样验算这样的除法计算呢? 三、回报交流 按照自学思考题的顺序进行交流,得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计算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生说不完整时,教师要及时的引领。 四、巩固拓展。 1、计算并验算 15.6÷12= 328÷16= 1.35÷27= 2、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里? 24÷15=16 1.26÷18=0.7 生看书18页,先找错,再在书上改错。最后交流评价。 3、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里画“√” 5.04÷6() 76.5÷45() 0.84÷28() 4、解决问题 第20页 7、9、10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评价。 5、提高题: 算一算,填一填,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被除数 1.5 15 150 除数 5 50 500 商 五、全课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一个数除以小数 例5 例6 教学目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出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道理。初步学会除数是小数的笔算除法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为整数除法的道理,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探究课题。 1、生活购物 一块棒棒糖1.5元,7.5元能买几块? 生列式解答,说一说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2、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学习 1、理解转化原理 想一想:7.5÷1.5=5,你是怎么想的?用竖式怎么写? 生交流——归结出根据商不变规律——算一算体验 3.5÷0.7= 0.72÷0.9= 7.65÷0.85= 12.6÷0.28= 2、交流,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 3、尝试探究例5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这种转化原理解决下面问题 例5: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这里有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 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或同位为单位探究 4、全班交流:①是怎么算的?②根据是什么? 5、优化算法,归纳得出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6、尝试完成例6 12.6÷0.28=?一生板演 其余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看板演订正例6,同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二、看书,质疑不懂的问题,总结例5、例6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拓展 1、第22页“做一做”第1、2题。 2、根据10.44÷0.725=14.4,填空:104.4÷7.25=()1.044÷0.725=() 3、选出与4.27÷0.7商相等的算式。 427÷7 2.25÷15 42.7÷7 五、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商的近似数 例7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所得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的实际意义,学会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根据实际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求近似数的实际意义 师:星期天张老师去超市买了一些东西,顺便给别人捎了2.1千克的猪肉,每千克是4.46元,当时张老师用计算器算了算应是13.566元,而商标上写着13.57元,当时张老师到收银台交款时售货员却收了张老师13.6元。同学们,为什么张老师买的同一件商品,而显示出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你们能用数学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合理吗? 生交流,引出课题。 二、探究学习 1、自学例7。 自学思考题 ①一打是多少个? ②计算钱数时,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 2、小组交流,解决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总结出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三、跟踪体验。第23页,做一做。 说一说不同的近似值分别是怎么取的?质疑1.2和1.20,说一说1.20的末尾0能不能去掉? 四、巩固拓展 1、求出下面各题商的近似值。 ①保留一位小数 48÷2.3= 1.55÷3.8= 7.09÷0.52= ②保留两位小数 3.81÷7= 246.4÷13= 5.63÷6.1= 2、判断: ①、保留几位小数就应该除到比保留的位数多一位。 ( ) ②、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之一。( ) ③、一个数保留一位小数是5.9,原数肯定比它大。( ) ④、4.998精确到0.01是5.00,也就是5。( ) 3、说一说除到哪一位?再计算。48÷2.3(保留一位小数) 3.81÷7(保留两位数小数) 4、拓展。第26页,第12、13、14题 五、全课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 例8 例9 教学目标:学生在情境中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及相关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简便方法读写循环小数。难点是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教学设计: 一、挑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算一算,说一说你的发现 男生:1÷3=? 女生:1÷7=? 2、交流,引出课题。 1、说一说生活的循环现象 二、探究学习 1、从王鹏游泳中找一找“循环” 生:看书自学例8、例9,并接着除,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简便记法 师:演示怎样写。 生:模仿写一写。并用简便记法写出1÷3= 1÷7=的商。 3、计算25÷22=的商是多少①展示学生算式,回报交流。②这样的小数怎么表示? 4、观察1÷3= 1÷7= 例8 例9 25÷22=的商,认识循环现象, 概括出循环小数的特征及概念。 5、生自己试着写几个这样的循环小数?再阅读第28页上段,用简便写法写一写段中的循环小数。 6、质疑:1.333333、1.3、1.3……谁是循环小数?其余小数又叫什么小数? 生二次阅读第28页下面一段话,找出答案。交流不懂的问题。 7、生:三次阅读 你知道吗?说一说知道哪些知识? 三、全班交流。概括小数的分类。 四、巩固拓展。 1、请你来判断。①1.33…=1.33 () ②0.8>0.88… () ③0.9888…保留三位小数是0.980() ④0.6666是循环小数() ⑤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2、请你归类。 2.08333… 4.2319 3.16666 2.746746… 0.12121 33.131313… 0.166666… 5.0272 有限小数( ) 无限小数( ) 循环小数( ) 3、拓展。在一个循环小数0.142857…中,如果要使这个循环小数第100位的数字是8,那么表示循环节的两个小圆点,应分别在哪两个数字上? 五、全课总结。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10 教学目标:学生根据计算器计算结果,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其中的规律,并能运用观察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除法的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用计算器探索一些除法中的计算规律的过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规律 师:考考你们的眼力。观察一串有趣的数字,说一说你的发现。 ①12345123456123456712345678123456789 ②12×11=132 13×11=143 14×11=154 23×11=253 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引出课题。 二、探究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例10 合作要求:①用计算器计算出例10前5个的商是多少?观察商,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②不计算,用你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例10后4个的商是多少? 三、全班回报交流 ①展现学生对规律的发现的思维过程 ②学生用规律写出商的部分,要通过“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质疑,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③说一说例10对自己的启示有哪些? 四、巩固拓展 1、第29页 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商 拓展自己试着续编几个这样的题。 2、第31页 7、8、9、题 学生在书上按照要求计算,写出自己发现的规律,再全班交流评价。 3、比赛 用计算器计算 第30页 第二题 学生在书上填出计算结果,全班说结果评价。 4、拓展题。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 1234567.9×27=? 1234567.9×36=? 1234567.9×45=? 1234567.9×54=? 1234567.9×63=? 1234567.9×72=? 1234567.9×81=? 四、全课小结。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例11 例12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会连除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问题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连除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思路,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谈话:喜欢喝奶的请举手?说一说对奶有什么想法? 从学生谈话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引入课题。 二、探究学习 1、探究例11 ①出示例11: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②独立思考后,说一说解题思路 ③抽不同思路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计算。看板演评价。 质疑: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的异同。 ④跟踪练习 第32页 做一做 独立做 展示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2、探究例12 ①出示例12: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毎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②学生独立计算 ③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质疑: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的香油吗?理解进一法的实际意义和方法。 ④出示例12第二题: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⑤学生独立计算 ⑥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质疑: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理解去尾法的实际意义和方法。 ⑦比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不同用途。 ⑧跟踪练习 第33页 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评价。 三、学生看书。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巩固应用。 1、基本练习 第34页 第1 、 6两题 2、拓展提高 第36页 第8题 五、全课小结。 相关链接:
|
·语文课件下载
| |||
![]()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