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速度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七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数学教案教学案例 手机版


 总课题 除法 总课时 16 第 3  课时

课    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一)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能用数学术语表达这些关系,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情感与态度目标 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情境教学法  

学法指导 猜测交流,集体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课件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猜一猜哪辆车会取胜呢?接着重点显示条件:

(1)拖拉机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

(2)面包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

    哪辆车跑得快?

   1.理解路程、时间概念。

(1)师: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3)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要谁跑得快,就是比较同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同一时间可以是1小时,也可以是6小时。

     (4)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1时、1分、1秒。

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2、时间=路程÷速度

      (1)电脑出示情景图,从A地到B地的距离是2400米,小孩子每分钟走60米,需要多少时间到达B地。

      (2)2400÷60=40(米/分)提醒学生注意速度单位的书写。

  由算式引出:时间=路程÷速度

   3、路程=速度×时间

      (1)电脑出示情景图,从A地到B地的一个小孩子每分钟走70米,他行走了12分钟,从A到B地的路程是多少?

      (2)70×12=840(米)提醒学生注意速度单位的书写。

 由算式引出:路程=速度×时间。

 课本上第62页第2题。

       一辆车的行驶速度为60米/时,从A地开往B地需要3时。

      (1)60×3=180表示什么?

      (2)180÷3=60表示什么?

      (3)180÷60=3表示什么?

       教师对学生做的讲解进行补充,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1)60×3=180表示从A地到B地的路程

      (2)180÷3=60表示汽车行驶的速度

      (3)180÷60=3表示从A地到B地需要的时间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今天哪个知识是最重要的?你有什要说的吗? 学生进入情境,猜一猜,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一说。

指名口答,学生说出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

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的答案:

A、120÷2=60(千米)

   210÷3=70(千米)

   面包车跑得快。

B、120×3=360(千米)

  210×2=420(千米)

面包车跑得快。

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从算式中知道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从算式中知道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学生集体交流,互相补充。

板书设计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1)60×3=180表示从A地到B地的路程

(2)180÷3=60表示汽车行驶的速度

   (3)180÷60=3表示从A地到B地需要的时间

教学反思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