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圆的认识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第十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提升学生对圆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学生介绍已经知道的圆的知识,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圆心、半径、直径。

揭示课堂——圆的(再次)认识。

二、圆的再次认识。

⒈感受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⑴按要求画圆。

出示练习十七第2题。

自己画;媒体出示画圆的方法;仿照画法规范画圆,提醒学生们在圆中标出半径或直径。

⑵快速画圆。

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同桌比较圆的大小;量出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多少,同桌交流。

⑶画最大的圆,

出示练习十七第4题。

在正方形内快速画圆;同桌比较圆的大小,合作量一量圆的半径;画一个最大的圆,交流半径是20毫米的理由;想一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师在“半径”两字的右侧板书:决定圆的大小)

⑷利用数据比较圆的大小(班级交流)。

出示练习十七第5题。

⒉感受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⑴分步出示练习十七第6题。

指名回答问题。

⑵同桌说说填填第⑵问,班级交流移动的方法。

⑶独立完成第⑶问,指名学生在屏幕上指出圆心的位置。

⑷问答第⑷问。教师在圆心右侧板书:决定圆的位置。

⒊感受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⑴出示练习十七第7题。

⑵同桌合作完成。

⑶班级交流你的发现: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图中量直径的方法和道理。

⒋欣赏生活中的圆。

⑴自然现象中的圆。

⑵工艺品和建筑物中的圆。

⑶运动现象中的圆。

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⑴看板书,总结全课。

⑵布置作业。

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第三课时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操作探究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圆片、线绳、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的周长:

1、认识圆的周长:

以学生熟悉的自行车车轮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经验出发,观察思考“三种不同规格的自行车轮子,各滚动一周,哪一种车轮行的路程比较远?”明确“车轮滚动一周行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车轮的直径越长,周长也就越长。”

2、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尝试操作:你会测量手中这个圆的周长吗?

2、交流测量方法并演示,教师按照学生交流点击相应方法提示。。

3、小结共同点,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

三、探究圆的周长:

1、模拟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厘米)圆的直径

(厘米)周长与直径的

关系

1         

2         

3         

4         

2、分析数据:

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和周围同学得到的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组织学生交流。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是个固定不变的数,就是圆周率,用π表示。

(2)自主阅读。

(3)交流:通过阅读,你有哪些收获?进一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4、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在探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间的关系后,学生自主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并交流。通过小结明确计算圆的周长所需条件。

四、运用练习:

五、课堂小结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