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旋转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第五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并能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线路图说出不同的方位。 2、能运用方向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 教学过程: 第一题: 是根据已确定的向北的方向,在方向板上填出其它七个方向的练习。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哪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第二题: 是一道利用山东省政区图设计的辨认城市方位的练习题。练习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山东省政区图,并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知道的城市,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在山东省的哪个方位?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再让学生讨论回答练习中的问题。 第三题: 是一个通过辨认方向找朋友的数学小游戏。练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室外分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充分感受八个方向,教师也可多设想几个游戏,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第四题: 呈现的是一个公园的平面示意图,是用方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示意图,然后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时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当导游,向同学介绍游览路线和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有关公园的知识。 第五题: 是在实际生活中确定方位的题目。课前可先安排学生对自己周围熟悉的建筑物进行观察,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内进行交流,交流时要用准确的方位术语来描述方向,以建立学生的方位意识。 第七题: 是根据路线图辨认方向,确定行程路线的题目。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行车线路图,按题目要求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也可以充分利用路线图,让学生任选两个站点,互相说一说行车路线和方向,以培养学生认识路线的能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次我们一起去参观了凤凰村,今天我们再去参观他们的饮料加工厂,好吗?[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演的可真形象啊!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移动都是平移现象。 活动三: 师:我们接着再来看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是怎样运动的,好吗?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演的可真不错啊!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再给它们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的移动都是旋转现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第一题: 是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本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模拟运动,说一说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并说出理由。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感受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的区别。 第二题: 是按要求平移图形,并给平移的图形涂色的练习。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向上平移六格是怎么平移的,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中的题目,完成后进行汇报交流。 第三题: 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题目。把三个图形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平移,平移后能组成一条鱼的图案。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在“玩”中按要求进行,体验数学带来的快乐。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61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2、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体会影子长短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及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为什么越接近中午,树的影子越短?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认为怎样证明这个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自己的设想。]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各组的活动计划] 活动三: 师:我们在操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制一张影子的长度与时刻变化记录表。 [全班交流,评出最优秀的] 师:下面请各小组选择不同长度的物体,在不同时刻实际测量,记录影子长度与时刻变化情况。 活动四: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