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热闹的民俗节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第五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8 教学目标: 1、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流程: 1、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做,然后说一说计算方法。 2、6题,学生独立做,交流是怎么做的。 3、7、8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9――P20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小时裁19只风筝面,对吗?”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结合大量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对称轴。 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 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解读 对称是自然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物体有许许多多,学生对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本单元的编写特点: 1、选取的视角新颖现实,我国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素材呈现的是同学们欣赏、交流在民俗语节庆祝活动上拍的各种照片的情景,照片内容丰富,既包括民间建筑,又包括荷包、风筝、剪纸等民间艺术品,新颖而现实的素材有得于吸引学生学习。 2、提倡观察志操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知识。本单元的编写突出了观察与操作的学习方式,教材着力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积极交流,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认识对称现象。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做一做、找一找等到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三、单元教学建议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现实生活的素材来初步学习对称知识。 2、突出实践,加强操作。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到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对称现象,了解其特性。 3、评价时,注重考察学生对对称特点的理解,对于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不要提出过高要求。 4、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 第1课时 课题:民俗节见闻 教学内容:课本28---3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2、在大量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师:你参加过民俗语节活动吗?民俗节活动都有什么?老师带小朋友们去逛逛民俗节盛会,你们喜欢吗? 2、(出示课件,伴随极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出示课本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后观察画面,感受美丽的对称现象。 学生可能会发现和提出这样的问题:风筝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吗?京剧脸谱沿中线对折,两边会重合吗? 活动二: 教师结合情境图中的素材讲述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启动新的问题进行拓展。 (学生回到情境图中结合刚才的发现,从对称的角度再次观察体验。) 1、师: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一些对称现象?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对称现象。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在小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师:哪个小组可以交流一下? 活动三、折纸船 1、 师:小朋友们在民俗节中已经认识、了解的对称图形,下面咱们就动手折一折吧。咱们打开课本第29页,根据书上的提示动手做一个纸船。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 2、师:谁愿意把你折的纸船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的作品用投影进行展示) 活动四,做一做对称动作 1、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副画呢?大家想不想看?课件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5题。 (学生观察画面,对整幅图在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哪些动作是对称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在小组内交流。) 3、请你和同伴一起做一个对称的动作。 (学生任意做对称动作造型,请同学到讲台表演) 活动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六。 你能收集有关对称的资料吗? 第2课时 课题:精彩的杂技 教学内容:课本第31---3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结合大量事例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和对称。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在探索活动中,会画对称轴,能画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师:你观看过杂技表演吗?杂技表演都有什么项目?老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杂技表演,你们喜欢吗? 2、(出示课件,伴随极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出示课本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后观察画面,感受美丽的对称现象。 学生可能会发现和提出这样的问题:杂技表演时整体动作是对称的吗?下面三组图形是怎么来的?这三幅图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 教师结合情境图中的素材讲述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启动新的问题进行拓展。 师:下面这三幅图是把表演杂技的动作画简笔画的形式,我们来再来观察这三幅图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到情境图中结合刚才的发现,从对称的角度再次观察体验并交流各自的想法) 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如果沿一条线对折,两边会完全重合,这条折线就叫对称轴。 活动三、 1、师: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一些这样的对称现象?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对称现象。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在小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哪个小组可以交流一下? 活动四、 1、 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解的轴对称图形,下面咱们就找一找对称的图形吧。咱们打开课本第32页,根据书上的提示做第一流题。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 师:谁愿意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 2、大家能不能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呢?看一看谁的手儿巧?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分工完成) (请同学到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3、师:看课本第6题的图,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 4、你能根据第7题的画编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小组内的人听? 活动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六。 研究第8、9题。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