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四年级第六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经验探索算法;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口算 24+52 8÷2 9÷3 6÷3 20×4 50×2 80÷2 90÷3 60÷3 200×4 500×2 800×3 900+3÷3 800÷4 二、新授 导入:800÷4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虽然我们以前没有学过,但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很快就算出了答案。那像这样的题目怎么算呢?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出示例题 (1)提问: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平均每层有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00÷3= 这是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你能马上口算出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三种思考方法) (3)小结:对于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我们可以与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一样,想10以内的除法或乘法口算就可以了。 (4)“想想做做”第一题口算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商三位数) (1)出示例题 这些鸡2天共产鸡蛋986个,平均每天产多少个? (1)学生说出计算的算式,教师板书。 986÷2= (2)你能估算一下平均每天大约产蛋多少个吗? (3)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 学生先在书上试笔算后,老师在在黑板上板书竖式笔算的过程。提问:4为什么写在百位上? (4)“想想做做”第二题1、2小题 (5)“想想做做”第三题 428÷2 605÷5 二人板书,其余做作业本上。 老师讲解。(注意格式书写) 三、练习 (1)“想想做做”第二题3、4小题 (2)“想想做做”第三题其余6题(左作业本上) (3)“想想做做”第四、五题 四、数学家作 练习册P3 五、聪明题 学校运动会在200米的环形跑道上举行1000千米长跑比赛,跑了一段时间后看到每位运动员的前面有7位运动员,后面也有7位运动员。请问参加1000千米 赛跑的运动员共有多少名? 板书: 教学心得: 第二课时 一、准备练习 (1)口算 14+4 11+7 12+5 15+4 27+4 87-24 64÷2 92÷4 95-37 84÷6 75-36 51÷3 150+5 800÷4 400÷4 600÷3 200+5 90-37 (2)列竖式计算 98÷9 852÷4 497÷7 二、尝试练习 (1)出示例题 学生根据图示找出条件和问题,并列出算式。 312÷4= 请你估算一下,商大概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2)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列出竖式 7 4 3 1 2 2 8 --------- 7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你能接着算下去吗?学生列竖式算在本子上,一人板演。 (3)“想想做做” 1 完成在书上,后两题请2人板演。 (4)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56÷2 460÷7 一人板演,老师重点讲解验算。 (5)小结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 2 另2题 268÷4 502÷8 (2)“想想做做” 4、5、6 四、回家作业 (1)书P9 3 (2)练习册P4 (3)聪明题 一块蛋糕切成8小块,最少要切几刀? 板书: 教学心得: 课题: 练习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掌握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2、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口算 57÷3 80÷8 23×3 36÷3 23+48 8×310 83-32 400+240 55+28 700×3 900÷3 484÷4 255÷5 55-5×5 二、练习 1、书P10 1 做本子上,一人板演(585÷5) 2、书上2 先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时多,再计算 提问:你是怎么估计的? 计算完以后,将计算结果与练习前估计的商进行比较。 3、书上 3 这道题应怎样思考? 4、口算 填在书上 比较,每一组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5、书上 5 做在本子上 三、回家作业 1、练习册P3 2、聪明题 用4根一样长的小木棍,问最多可以搭出几个直角? 第二课时 一、计算 1、 书上P9 3 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2、书上 6 用竖式计算在本子上,要求验算在草稿纸上。(对于乘法的验算,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来检查,也可以用得到的积除以一个乘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乘数。) 二、实际应用 1、书上 7、8、9 完成以后交流方法(鼓励一题多解) 2、动脑筋 书上 三、回家作业 1、练习册P4 2、聪明题 有3只猫3 天能抓住3只老鼠,要想50天抓住50只老鼠,需要几只猫? 板书: 教学心得: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 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 平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平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 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0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P13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书13页 2 完成在书上。 2、书13页 3 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书13页 4、 4、书13页 5 (丛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6(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 尾法求近似值。) 四、回家作业 1、练习册 P7 2、聪明题 板书: 教学心得: 课题: 练习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区分和巩固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听算 80/2 21/7 39/3 100/4 81/9 二、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书P15 1 做除法计算时,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后再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不至于把商中间或末尾的0漏掉。 三、书P15 2 先笔算在作业本上。 比较:把答案填在书上,请你上下两题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第一组题:末尾有0和中间有0 第二组题:末尾有0和末尾不是0。(或被除数大的商大,被除数小的商小 ) 第三组题:中间有0和中间末尾都不是0。(同上) 四、口算 书P15 3 第一组题:先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然后再在商的末尾添上0。 第二组题:被除数不变,除数发生变化,商 也跟着发生变化。 四、解决实际问题 第4题,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说说自己的思考。 第5题,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罗列出来),要求什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正方形蛋糕 36元 4盒 每盒3块 圆形蛋糕 30元 3盒 每盒2块 三角形蛋糕 32元 2盒 每盒4块 独立完成。 五、思考题 板书: 教学心得: 课题: 复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内容:书P16-17(两课时)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帮助学生复习验算和估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完成书上P16 1—4题。着重复习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竖式。 第二课时 完成书上16页至17页 5—9,聪明题。 一、第5题 (1)审题,从图上你得到了那些条件?“一律按半价出售”是什么意思? (2)先自己独立思考问题“200元能买到那些玩具?”,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3)全班交流 半价 大型积木 132元 66元 ○1 轨道火车 308元 154元 ○2 大型拼图 116元 58元 ○3 小轿车 214元 107元 ○4 坦克 150元 75元 ○5 方案一:○1○3 方案六:○4○5 方案二:○1○5 方案七:○1○4 方案三:○1○3○5 方案四:○3○4 方案五:○3○5 二、第6题 学生独立填表,然后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发现挖的天数和每天挖的米数之间的变化。) 三、第7题、第8题 独立完成 (注意两小题的联系和区别) 四、第9题 学生独立审题,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五、思考题 板书: 教学心得: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