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四年级第六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课题: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P94-96 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创设问题情境: 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生和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 (出示P94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图表) 这两张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看一看,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参加人数、每人的成绩等) 2、探索解决问题: 那你认为是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设法表示男、女生的套中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的说明问题) 如果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较起来的确就很容易了。那么怎样才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试试看,然后说给大家听一听。 先求男生的。 a、通过统计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多补少”,为学生提供感性基础。 b、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一般方法。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和同桌说说你的方法。 全班交流。 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 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了吗? 3、交流 问题解决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表意见。(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些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中,男生的平均数是7个,这“7个”就说明了男生套圈的一般情况,我们也用它来和女生的情况进行比较。但这“7个”是不是表示每个男生都套中7个?(不是) 二、想想做做 “1”:让学生根据要求操作,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2”:独立练习。 “3”: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是什么意思?(所有的队员身高如果变得同样高的的话,是160厘米,说明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有的超过160厘米)。 “4”:注意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信息的能力。 板书: 教学心得: 课题:(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P (两课时) 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意义 “1”:说一说题目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平均水深140厘米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处处水深140厘米? (不是,是有的地方比140厘米深,有的地方比140厘米浅) “2”:自己看题,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 你认为哪些平均数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 (1、3合理,2不合理) 二、求平均数的练习: 1、“3、4、6、7” “3”:从表格里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独立解答(1)、(2),全班交流。 看了这张表格,你还想到了什么?你还能向大家说说哪些(1)和(2)题没能介绍的情况? “4”: (1)先算一算三年级平均每组植树的棵数。 假如今天算出的平均数是11棵,不计算,你能不能判断它是错的?为什么? 假如是6棵呢?为什么? 看着这张统计图,你能不能给出平均数的范围? (2)哪些小组植树棵数比平均棵数多?哪些比平均棵数少? “6”:(1)同桌讨论,可以怎么估计? 介绍自己是怎么估计的。 (选取6个数据中处于较中间位置的一个,再看看其他的移多补少后是否和它较接近,进行调整,学生有合理的方法也应给予肯定) (2)你还能说出这个小组同学身高的哪些情况? “7”:独立练习。 “你还发现什么?”尽量让学生从多角度说一说。 2、“5、8” “8”:先说一说这一题的解决过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记录、解答问题。 “5”:课堂上老师指导说清要求,课后学生完成。 三、“你知道吗?” 举例:歌唱比赛,评委给一位歌手打分:47、78、80、81、82、82,如果不去掉一个最低分和一个最高分,那么这位选手的最后得分为? 学生计算:(47+78+80+81+82+82)/6=75 去掉以后,是多少呢? 学生计算(78+80+81+82)/4 约为80分 看一下评为给的打分,大部分是在80分左右,75分不能真正反映这个情况,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有一位评委打分过低,所以为了保证最后的结果更客观、公平、合理,一般在评比打分时,会去掉一个最低分和一个最高分。 板书 教学心得: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