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第七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宏育小学 李 敏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59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 24×10= 40×50= 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 62×7≈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分析引导: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的信息? “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 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个人汇报,教师板书。(着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卡一,并对照黑板板书汇报成果。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习,检验效果 (1)、口算(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 89 × 30 ≈ 32 × 48 ≈ 43 × 22 ≈ 35 × 19 ≈ ( ) ( ) ( ) ( ) ( ) ( ) ( ) ( ) (2)、(书本P59做一做)一页有23行,每行约23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字? 2、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 10×19=190(元) B、19看成20 12×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勇当小记者,采访听课老师,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 )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 )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 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 )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 )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 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 本。 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附:板书设计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