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年、月、日2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三年级第五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计划 手机版


 

第二课时

1.教学内容:练习十二第1、2、4、5、6、7题      [P50、51]

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练习十二的第1题是计算平年一年的天数。这个学生的难度应该不大,但是要让学生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让学生想到“一星期七天”问题不大,可“零几天”学生可能理解有困难,教师要适当点拨。第2题算全年天数,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扩散性和计算的优化。

第4题,学生口答时教师要让学生说出简单的推理理由。 第5题在操作时,可由教师告诉学生明年1月1日是星期几,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制作月历。教材第6提蕴涵了逆向思维,部分学生可能会有难度,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第7题是个猜生日的游戏小小实践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操作,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日提出一个线索,比如像书上一样:“我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我和党的生日是同一天。”等等,其他的学生来推算他的生日。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社会知识和重大节假日的日期。教师要注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变换角度运用所学知识。

3.教学目标:

  (1)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

  (2)运用年、月、日中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3)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小组的合作。

4.教学建议

 

第5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但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动手操作慢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留有一定的操作时间和必要的思维空间。如果课堂上操作实在有困难的,可以当作小小数学实践课外题。

 

本题是最有实践意义的题目,也是学生思维灵动的体现,更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可以了解学生对一些节日的熟悉程度。教师在教学本节课前可以让学生去了解生活中另外一些重大节日或人人皆知的约定俗成的节日。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中尽量捕捉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为配合第7题的顺利进行,可以在做第7题前增加“重要节日我知道”的环节,也可以采用节日连接方式:

   中国共产党成立!                              2005年10月

植树节                                       2008年8月

足球世界杯中国队首次出线了!                 3月12日

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                     1921年7月

神州6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年7月

第三课时

1.教学内容:百货商场、例3和练习十三你知道吗?     [P52、53、54]

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百货商场(感知24记时法):

教材以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开场白展开教学。以商场门口的牌子上的“营业时间:9:00~21:00”引发小女孩的思考,并由此提出疑问:“21:00是几时”?从而展开对24时计时法的探讨。在妈妈的帮助下疑惑打开:“晚上9时才关门”。让学生初步接触了生活中24记时法。

接着,教材通过五个环节进一步教学:(1)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介绍了在1日的时间,说明1日有24小时。(2)教材54页的“你知道吗?”介绍了一日的来历,证明了24记时法的科学性。(3)通过小精灵的提问,让学生去观察钟面上外圈的数的含义以及钟面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的关系。(4)探讨发现:把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就是把原来的时数加上12,即把时针走第二圈时所指的时刻分别加上12。(5)“做一做”让学生把生活场景与24记时法中的时刻一一对应连起来,进一步来熟悉24时计时法。

教学时,教师应利用问题:“21:00是几时?”捕捉学生对24记时法的了解,着眼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展开新知教学。用“猜”“说” “观”“得”引导学生探讨24时计时法。“猜”就是猜“21:00是几时”?“说”就是说说自己在什么地方也见过这种记时法?“观”就是观察直观教具钟面的走动引起“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的思考,“得”就是得出1日=24时、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相差都是12。

例3(区别经过时间和钟面时刻)

情景图中显示出两个常见的钟面时刻:下午2时40分出发----17时45分正点到达。同时提出需要求经过时间的很正常地提出一个较生活化的问题:“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多长时间”?由于这两个时刻不是统一的计时法,这里的教学有了学生理解差异问题,基础好的学生直接得出经过时间,其他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钟面数出经过时间,还可以通过观察钟面下的线段图来理解经过时间和钟面时刻。由于这里出现的时刻都不是整时,都含有复名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列式计算比较困难,存在一个换算难点。所以不要求列式,只要学生能直接从线段图中口算出经过的时间就行了。教学是教师要恰当引导,适当利用线段图进行有效教学,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区别时间与时刻;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钟面、情景图

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使学生认识到1日=24时,会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某一时刻;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4时计时法,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

(3)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培养学生获取生活中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4.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时刻信息。

2.组织交流时刻信息,提出问题:8时的时候,你猜老师会在干什么?

3.组织学生猜测。(老师在我们班上课工作;老师可能没有课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或许有学生也会猜到是晚上8时……)

4.揭示答案:每天的这个时候,老师都在家里备课,为什么你们没猜到(为什么这么多小朋友没猜到呢)?

学生可能会说:我们讲的是上午8时,而老师指的是晚上8时。

师:是的。晚上8时和上午8时是我们惯用的12计时法,谁还知道别的计时法?

学生可能会说:晚上8时就是20时?

你怎么知道的?(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我妈妈教我的;我是在收音机上听到过……)

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师:小朋友真是生活的有心人,采用这种计时法就不会让人产生误解了。这种计时法就是24计时法。

5.组织学生观察:老师动手操作,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1日(天)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12时(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再到夜里12时(0时),时针又走1圈也是12小时,一共是24小时,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6.师生共同得出:1日=24时、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相差都是12。也就是“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7.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教材54页的“你知道吗?”介绍了一日的来历,证明了24记时法的科学性。)

二、学会24时计时法

1. 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 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外圈的数就是时针走第二圈时所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刻,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相差都是12。)

3. 让学生用24时记时法探讨一:“上午9时、晚上9时”?

让学生用24时记时法探讨二:“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几时”?

(学生自己思考后交流,有的学生可能根据钟面上5时所对的外圈的数17得出,下午5时就是17时;有的也可能根据内外圈的数的关系,用5+12=17得出结果。)

4. 小结:把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要用原来的时数加上12,即把时针走第二圈时所指的时刻分别加上12。

5. 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

(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即时互化抢答:

(1)上午7时  中午12时  下午4时 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19时       23时       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 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时间与时刻

1. 出示情景图,引导观察,收集交流信息。 

2. 说说下午2时40分和17时45分表示什么?

在钟面上该怎么表示?(让学生上台拨出时间?)

3. 说说下午2时40分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4. 师画出线段图,引导学生在图上表示出这两个时刻,并讨论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可以在线段图中应该怎样表示?

5. 师小结:像上面所说的2时40分、17时45分,还像上午7时50分上学,11时35分放学都是指一瞬间的时刻,一般用“几时”来表示。而从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一般用“几小时”来表示,如工作了8小时,在校3小时45分。

6. 学生小组讨论计算坐火车用了多长时间的方法。

7. 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说说你喜欢哪种办法?为什么?

四、巩固新知、强化区别

1.你知道妈妈几时上班,几时下班?你能算算妈妈一天工作多长时间吗?

2.你每天几时上学?几时放学?你一天呆在学校有多长时间?

(学生交流后独立解决后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六、课外小实践:为全家设计一张双休日安排表。

[这种设计较为平实,每一个环节虽说不够新异,但是每一个问题都让人深思。真实的课堂就是这样,它不一定要有图文并茂的情景引领;不一定要有妙语连珠的言语讲解;也不一定要有引人入胜的跌宕悬念,只要学生能将生活的经验迁移到数学教学中,就是平常课堂中的平常教学。]

第四课时:

1.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第1----7题   [P54、55]

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教材第1题安排了两种计时法的相互转化,(如电子表上的时刻等)能使学生在刚学习新知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24时计时法,并感受这是生活的需要。第2题要求学生写出每次取信的时刻。就是把上一次取信的时间加上4小时,就得到下一次取信的时刻。这个难度不大,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第3题已明确告诉学生钟面时刻,想必学生的问题很小,预测可能会有个别学生把8:00转化成16时。如果出现这种矛盾现象,教师完全可以把问题交学生自己去解决。第4题第(1)题是把晚上的营业时间转化为普通计时法的时刻;第(2)题要求计算一天的营业时间,可以先分别算出中午和晚上的营业时间;第(3)题是开放题,学生可以提出“中午营业了多长时间”“中午和晚上哪一段营业时间长”等等。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发散和问题的合理性。第5题的第(1)题的解法是:先分别算出第一、二天各睡了多长时间,再求一共睡了多长时间。第一天晚上9时(即24时计时法的21时)到12时(即24时),睡了24-21=3(时),第二天睡了6小时。所以,一共睡了9小时。第(2)题中的14:30是活动开始的时刻,1小时20分是活动进行的时间。用开始的时刻加上1小时20分,就是活动结束的时刻即15时50分。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钟面模型加以直观演示。第6题,是联系实际的题目。这是火车时刻表,由于项目多,较难看懂,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借助钟面模型和画线段图来解答。运行时间分别是:9小时7分,14小时,13小时35分。第7题,是已知开始时刻和球赛经过的时间,求结束的时刻。先要把经过时间155分改写成2时35分。再用19时30分加上2时35分,等于22时零5分,即球赛结束的时刻是22时零5分。第5、6、7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是需要教师适时引导,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运用好钟面模型和线段图的使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普通记时法和24记时法的互化;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灵活互化和简单计算。

4.教学建议;

  虽说有了一堂课的新知教学,但学生毕竟是初步接触24记时法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所以在练习中教师还是要注重概念的落实和强化。有些题目要让学生用换位的思想来解决。如:

 

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练习:

(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本课以练习、巩固、提高为主,具体教学时应理解教材所提供素材的意义,再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组织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实践活动:制作年历

1.教学内容:制作年历  [P56、57]

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制作年历是安排在“年、月、日”后的一节综合实践课,通过本次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在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安排的内容包括:1.调查分析;2.讨论制作;3.展示交流;4.现实应用。

(1)调查分析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年历多种多样,为了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它们,安排学生在制作年历以前调查分析交流年历的式样是很必要的。教材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四种不同种类的年历,实际教学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展示。

(2)讨论制作

教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年历的制作活动。教材中以单张年历为例,展示了一种制作方法。教材中提供的年历制作方法仅是一个范例,实际教学中,如果安排合理,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创新,制作出多种样式的年历。

(3)展示交流

在制作完成之后,教材安排了小组间的年历展示和交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本班的制作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发现不同小组制作的年历的优点,同时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和借鉴,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向他人学习、与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4)现实应用

最后教材提出了一个问题“制作的年历还能做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更深一步地思考和体验年历(以及年月日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年具体到月再具体到日,体现了年月日之间的内在关系,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而且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一个年历。

教学难点:确定每个制作的步骤。

3.教学目标:

(1)制作生活年历,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活动中每个步骤展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

4.教学建议:

要制作某一年的年历,需要学生综合应用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如怎样计算该年度1月1日是星期几,怎样判断该年度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知道各个月分别有多少天,等等。学生通过经历制作年历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体会,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 在学生制作完一个年历后,教材把这个活动进一步延伸,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让学生在年历上标出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的日子,发展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此外,还通过让学生统计全班同学的出生月份,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了解统计表的作用,同时加深同学间的了解。

(1)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学会交流。

活动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外,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小组制作年历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如教材上展示的“谁设计花边”“谁写每一月份的日期”“谁标重要节日”等等。另外,在制作活动完成之后应进行制作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在展示中,学生既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欣赏、借鉴别人的优点,培养承认他人、向他人学习的可贵意识。

(2)注重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年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来进行,如教材上所举的“你们的年历还能做什么”,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除书上提到的两个方面应用外,还可引导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应用。2、教学内容应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素材重组,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特色适当地重组素材。如展示收集年历→观察相关年历 →讨论制作方法→个性化设计年历→年历交流展示会→综合实践应用。在个性化设计中应引导学生年历编排的不足,发动学生创造性地编排个性化的年历方案。

方案一: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大月和一个小月,大月每月90天,小月每月5天(闰年时为6天)。方案二:一年分成12个月,1、3、5、7、9每月31天,2、4、6、8、11、12每月30天(闰年时11月为31天)。方案三:一年分为13个月,前12个月每月30天,最后一个月为狂欢月(平年5天,闰年6天)。狂欢月为全世界人民的公共假日,全世界人民在一起联欢(第一天为亚洲日,第二天为欧洲日,第三天为非洲日)。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