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第五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1-122页四边形 教学目标: 1、会判断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初步的运用。 3、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激发他们对后继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三单元中已经初步认识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初步有了估计意识和能力。本节课是对这些知识的复习和整理,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不错,而且复习的知识点不多,所以本节课特地设计了后面的拓展部分,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省公务员考试题引入,公务员招考这么火爆,而最后录取得人又那么少,考试题目一定很难吧,其实不然,我也摘了一题目,是让我们按规律填图,我发现我们同学真还可能会做 二、展开:(早上我们复习有按规律填数,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图形的知识,刚才这么图形,全部分解后,出示上题中所有的图形,)分类板书(引导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三、回顾、整理: 1、我们学习过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四条边、四个角) 2、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和四个角有什么异同点(板书) 根据边和角的特点,小结三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可让学生举例说明) 3、画一画 根据上面说的特点,在点子图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4、说一说 出示点子图中画的平行四边行、正方形和长方形,像这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在我们教室里很多,平形四边形较少,但他在生活利用它的特性,用处很大,在哪里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能知道它们的什么? 5、什么是周长,(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6、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点子图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样吗? (2)要算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标出各边的长) (3)学生口算算周长的算式 7、根据这个方法求出刚才画在点子图上的两个图形的周长。(做完后同桌互改) 四、实践提炼 1、求老师长方形手机的周长: (1)出示老师的手机,估计长方形的周长,怎么估计的,(引导先估计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要准确求应怎么办,师量出长和宽的厘米数,学生计算 (3)把这个手机翻开求周长(有什么方法) 2、出示一长A4纸,介绍A4纸的长和宽,怎样在这张A4纸中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拿生上的练习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电脑也出示这长A4纸的长和宽 3、剩下长方形的周长 4、求剩下的长方形中还可能剪几个最大的正方形,(引导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答) 五、小结 人教版三年级《时、分、秒、千米和吨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 绍兴县实验小学 宋智祥 312030 QQ:37633208 bacon20010436@163.com 一、设计思想: 本节复习课是对这一学期我们所学”量”的一个总结,包括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这些概念建立比较难,除了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一些知识之外, 我们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将实际感受与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点的感知。对于各个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记忆,我积极倡导他们用五指记忆法来牢记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对于其他单位的进率记忆,我则采取找规律的方法来记忆。本堂复习课先通过知识点罗列,再通过知识点的讲解,最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学的“时、分、秒”是在一、二年级初步认识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复习中加深对时、分、秒的认识,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千米和吨”主要是让学生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这两部分内容加强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探索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复习内容知识点多,学生容易出错,我们应在复习时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地突破难点和易错点。 四、教学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4.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重点及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较好的时间和质量单位的概念。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复习整理课是苦燥乏味的,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本课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一些具体动物的知识,让学生在动物认识上来展开复习。其次,我安排了一系列动手排一排和辩论等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尽可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参与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再次,注意传授学生快速记忆的技巧,结合适当的练习巩固和提高原有的知识。 七、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口算卡等等。 八、教学过程: (一)重建知识结构 出示一情境(动物王国),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一位才是我们班的动物小博士!出示这些动物信息。(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判断)。 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米。( )。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吨。( )。 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分( ),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天。( )。 2、小组组汇报交流:得出正确答案。(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3、小结并揭题:上面这些小动物的本领都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单位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二)突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本节课复习的概念多、涉及的面广,给知识的系统整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同学们,你们能够快速地给这些单位找到自己的家吗?(使学生对所有的单位有一个总体上的区分,不至于单位混淆。) 开展学生动手摆一摆,给单位找家: 时间单位:时、分、秒。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做到学有所用,让学生自己来阐述数学知识的作用!)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做到学有所用,让学生自己来阐述数学知识的用处!)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做到学有所用,让学生自己来阐述数学知识的用处!) 2、感受每一个单位的大小。 ①分组比较。(小组内各个单位间的大小比较,注意比较比较时,用一个单位去比较。) 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时﹥分﹥秒能不能这样说,为什么啊) 长度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能不能这样说,为什么啊) 质量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吨﹥千克﹥克能不能这样说,为什么啊) ②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 ③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找一找,生活中1个单位大小的实例。) ④强化:(估计、估测)(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 1小时、1分钟、1秒钟你能分别做些什么? 什么东西的长度约是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什么东西的重量约是1吨、1千克、1克? 3、进率 ①填写: 时—→分—→秒 1小时=(60)分 1分=(60)秒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②强化记忆:如妙用左手五个手指“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③单位换算 7分=( )秒 2小时=( )分 3千米=( )米 40毫米=( )厘米 8000米=( )千米 2分米=( )厘米 7000米+3000米=( )千米 5000千克=( )吨 7000米-2千米=( )千米 4吨=( )千克 4、应用 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5( ),体重是25( )千克 茶杯的高是10( ),书本的厚约( )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 大象的体重约( )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 ) ②计算: 3千米-200米=( )米 7000千克+5000千克=( )吨 2分-20秒=( )秒 ③贝贝到公园要走( )米,到学校最近的一条路要走( )米,远的一条路要走( )米。 ③书本作业(第122页第8题) ④选几个单位名称,让学生说一段话。(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描述你生活中的一个情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探究生活问题 1、目测指定实物的长度、重量?(教师给出物体。学生目测估计。) 2、说说时间单位的作用?(跑步、车子到站、火箭发射……) (四)全课总结,回顾本课的知识点。(请学生来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时间单位:时—→分—→秒(进率是60)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五指记忆法)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进率是1000) 十、作业设计: 单位换算 7分=( )秒 2小时=( )分 3千米=( )米 40毫米=( )厘米 8000米=( )千米 2分米=( )厘米 7000米+3000米=( )千米 5000千克=( )吨 7000米-2千米=( )千米 4吨=( )千克 4、应用 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5( ),体重是25( )千克 茶杯的高是10( ),书本的厚约( )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 大象的体重约( )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 ) ②计算: 3千米-200米=( )米 7000千克+5000千克=( )吨 2分-20秒=( )秒 ③贝贝到公园要走( )米,到学校最近的一条路要走( )米,远的一条路要走( )米。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十二、教师使用体会 问题研讨 本节内容教师通过复习旧知,不仅要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新授课的水平,而且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灵活应用,并明确各个单位的作用,但是学生在感知一些较大单位上的物体上还有一些不足,如何通过生活中和课本中一些现实可感知的情景来解决对大单位的感知,教师可以怎么样来处理这一问题?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