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万以内加减法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第五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安昌镇盛陵小学 吕爱炎 2045132@163.com 一、设计思想 本课时是总复习中的第一堂课,安排了“万以内的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这两个内容。而“万以内的加、减法”是总复习这一单元中的重点,所以本课侧重与“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利用该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相对地在复习除法的竖式计算时重点在解决问题上。因为是复习课,整堂课以学生讲、学生练为主,教师只是适当的加以引导。通过各种错题的展示让学生带着疑问、思考、讨论、体验进一步巩固知识。不同题型地练笔也加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总复习这一单元包括整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六部分: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时、分、秒及千米和吨,分数的初步认识。而“可能性”和“数学广角”是作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而安排的,因此没有单独安排复习。 作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万以内的加、减法”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加、减法。其难点在于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而根据《标准》对数与代数的内容安排,第一学段只学习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在第二学段没有安排说明三年级的三位数笔算加减是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最高要求。因此这一内容要让学生切实学好,并要注意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后面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的,因此要让学生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要让学生解决具体的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三、学情分析 到了三年级上学期的尾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也掌握了一些计算方法。而这两块内容又主要是以计算为主的,所以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接受。但由于是总复习学生有可能将多重知识混淆,因此需要一个系统的知识梳理过程。特别是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让学生能比较全面地在脑海中回忆竖式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对于验算有些学生会产生一种厌烦心理,觉得验算是多此一举的不会认真地再算一遍,只是变着样子抄一遍。针对这一情况要特别的让学生知道验算的重要性。解决有余数除法问题时会有学生弄不清商和余数的单位该怎么写,这时可让同桌互相交流等方法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教学难点:系统地整理出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该注意的地方。 熟练地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具体问题。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作为一堂复习课,本课采用“归纳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复习模式展开的。让学生能主动的对以前的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并通过一些错题的展示来刺激学生使学生对一些容易忽视的地方加深印象。 七、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好数学课必备的学习用品。 教师利用小黑板准备好几类题目。 八、教学过程 1. 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师:时间过的真快,我们已经把这本厚厚的数学书快学完了。同学们还记得你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 生根据课本目录会回答不同的内容。 师:学了那么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单元的知识。是什么呢? 生:万以内的加、减法 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要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⑴ 出示例题1题目:用竖式计算计算下列各题 175+162= 310-207= 259+148= 985-423= 325+464= 806-774= 师:老师先请同学来说说如果让你来完成你会怎么做? 多种回答:①口算 ②竖式计算(引导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并及时板书) 师:三(1)班有三位同学已经把前面的三题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 出示错题:175+62=795 310-207=113 259+148= 1 7 5 3 1 0 2 5 9 + 6 2 - 2 0 7 + 1 4 8 7 9 5 1 1 3 3 9 7 学生评判并分析错因:题1数位没有对齐 题2没有退位 题3没有退位,横式上没有写结果 师:你们能帮他们改正吗? 学生口答改正。 师:三(1)班的同学可真粗心,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现自己做错了呢? 预设回答:没有验算。 师:我们在做加减法时可以通过验算来检查自己刚才有没有做对。一道加法题的验算方法有哪些?减法题的验算方法又有哪些? 预设回答:加法题目:①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 ② 和-加数=加数 减法题目: ① 被减数-差=减数 ② 减数+差=被减数 师:加、减法题分别有2种验算方法,在验算时同学们只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了。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把剩下的三道题完成在数学课堂练习本上,其中最后一题要求验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三位有问题的同学板演。 可能出现横式上写验算的结果。 师强调:验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横式上应该写竖式计算的结果不能写验算的结果。 ⑵ 出示例题2: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哪条路近?近多少米? 看到题目集体回答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2条) 师:同学们反应可真快,哪位同学眼更尖已经看出哪条路近了? 生: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回答:西村到北村的152米可以看成150米,北村到东村的534米可以看成530米,150+530=680米;西村到南村的455米可以看成450米,南村到东村的368米看成360米,450+360=810米。680小于810所以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生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应给予肯定。 师:大家都是用估算看出来的,那到底近多少米呢? 学生独立完成:534+368=902(米) 455+152=607(米) 902-607=295(米) 集体交流,强调单位不要漏写。 ⑶ 练习 填上合适的数字 □ 6 □ □ 2 □ 8 □ 9 + 3 □ 4 - 6 □ 7 + 1 4 □ 9 0 7 2 4 1 1 0 3 1 ② 科技书 故事书 连环画 原有 674 907 715 借出 253 416 378 还回 137 245 169 现有 要求独立思考后完成在课本上。题②理解借出又还回。 2.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师:刚才大家一起回忆了加减法题,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口算题。 ⑷ 出示口算题 25+10= 36+ 21= 50+50= 69-48= 86-54= 46-20= 6×7= 60×7= 80×3= 54÷9= 36÷6= 38÷8= 师: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上面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第一行是加法题,第二行是减法题,第三行是乘法题,第四行是除法题。 师:原来这里的口算加减乘除都有了。口算题老师相信肯定难不倒大家的,不过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假如老师要请一个同学做2题,那老师需要请几位同学来做啊? 预设回答:一共有12题口算,每人做2题,12÷2=6(人)所以需要6人来做。 开小火车的形式每个同学做两题,检查是不是需要6人。 师: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确实是需要6人来完成。他是用什么方法把问题解决的? 预设回答:除法。 师:上面的口算第四行中,大家找一下哪题挺特殊的? 生:38÷8=4……6,因为它有余数。 师:对,现在我们不光会表内除法还会做有余数的除法了。那你们对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些什么? 预设回答:在竖式计算时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⑸ 出示例题3 26÷3=□……□ 35除以4,商 ,余 。 要求独立完成。 ⑹ 解决具体问题(区分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出示例题4: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还剩几个纽扣留作备用? 要求:先与同桌讨论,然后独立完成。 师组织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回答:有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38里有7个5还多3,所以 38÷5=7(件)……3(个).就是说可以钉7件衣服还有3个纽扣留作备用。 重点讲解商的单位是“件”,余数的单位是“个”。 ⑺ 练习 练习二十六第3、4题。 要求独立思考后认真完成,两位同学板演。 3、课时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大家还会把它们给忘了吗? 九、板书设计 总复习(1)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 竖式计算时 数位对齐 竖式计算时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写 从个位算起 余数﹤除数 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验算 十、作业设计 1. 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10-52= 545+98= △387+143= △900-389= 48÷8= 67÷9= 2 . 估一估,连一连 289+90 682-79 420-308 624+128 603 802 379 112 3. 三(2)班一共有50本课外书,把这些书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本?还剩几本?如果要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最少需要增加几本? 【问题研讨】 1.针对一般的完小,本课没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例题的呈现和发现学生问题时没有多媒体那么直接。在这方面可否有更好的措施? 2.本课取消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不知是否会影响学生不同意见的交流,算法多样性该怎样在本堂课上体现? 【参考资料】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第178~180页。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十二、教师使用体会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