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第五册) |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四、单元学习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能简单地说出原因。 2、学会列举记录简单事件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4、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5、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考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和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六、单元评价要点 1、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备注 例1 例2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1 例3 1.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学会记录事件发生的结果。 4.进一步培养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 1 例4 例5 1.进一步学习比较多种结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 2.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3.培养简单的逆向思考推理能力。 1 单元测试及情况反馈 1 合 计 4 相关链接: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 搜索相关课件』
|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