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第五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统计”是《标准》内容中第一学段统计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认识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同时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两种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运用数据进行推断,进一步体会统计功能。 3、提供丰富的素材,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单元教学要求: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 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简单数据分析 预习内容:《简单的数据分析(一)》 预习方法:1、仔细看书中例题。2、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不懂的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交流讨论。 3、尝试做一做练习题。 预习过程: 看一看:仔细看数学书第38页,例1 想一想:1、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找找图上的信息。 2、根据图中的数据尝试设计统计图?说一说你设计的统计图中一格代表几个单位? 3、说一说横向统计图和纵向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做一做:练习十第一题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 1、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2、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 3、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二、重点点拨 1、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2、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三、巩固练习 1、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3)、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4)、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5)、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四、拓展应用 1、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4、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五、课堂总结 1、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后反思:其实在每堂课的教学之前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们备教材、备学生要将数学问题和生活经验联系,或将单纯的数学问题设置成具体的生活情景问题,并通过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如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是怎么想的?……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思考,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的头脑,学会数学的思考”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一个目标,它的实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是靠一堂课两堂课就能完成的。 第二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二)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预习内容:《简单数据分析(二)》 预习方法:1、仔细看书中例题。 2、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不懂的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交流讨论。 3、尝试做一做练习题。 预习过程: 看一看:仔细看数学书第39页 例2 想一想:1、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尝试绘制统计图? 3、说一说纵向的每一小格表示几个单位? 做一做:完成练习十第3题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 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A: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B: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二、重点点拨: 1、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3、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xkb1.com 4、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2)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3)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4)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www.xkb1.com (5)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四、拓展应用 1、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1)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2)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3)师提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4)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六、作业布置 P40—41的练习。 教后反思: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他们创设问题的情境。“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找到数学与生活的切入点。设计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情境,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有的同学已经感冒了。那么在冬天我们如何增强体质,抵御严寒,预防感冒呢?同学们自然就会想到参加体育锻炼,教师随之就问,你们知道我们班参加各项体育项目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吗?学生感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统计一下。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自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节课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果教学中语言更精炼,更富有激励性,提问更有针对性,我想本节课的效果会更好。 第三课时:平均数 教学内容: P42——43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新课标 第一 网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课前预习:预习内容:《平均数(一)》。 预习方法:1、仔细看书中例题。2、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不懂的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交流讨论。 3、尝试做一做练习题。 预习过程: 看一看:仔细看数学书第42页,例1 想一想:1、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找找图上的信息。 2、什么是平均数? 3、说一说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求平均数? 做一做:根据你的调查数据,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大约各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1、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导入板书课题。 2、反馈例一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请你算一算。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班级 三(1) 三(2) 三(3) 三(4) 踢的次数 632 654 668 646 3、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教后反思: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