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三)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第六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5页例4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周长和面积,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能估测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要知道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你可以怎么办? 学生可能回答: 教师:说得好,我们既可以计算,又可以估测。这些办法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估测 出示长方形: 教师:如果问题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估测)学生独立解决后,再交流自己是怎样估测的。 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教师:如果要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先应怎么办? 学生独立测量教科书第45页例4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交流测量情况和计算结果,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 学生讨论: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者的意义、计量单位及计算方法上去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并交流、填表。 板书: 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意义计算公式 周长面积 三、巩固应用 (1)在钉子板上围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图形,再想一想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吗? (2)完成练习八第1,2,3题。 (3)实践活动。 ①先估计教室面积,再测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周长和面积。 ②估计操场的面积。 四、反思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周长和面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简单的换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8~49页,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积单位及其算法的回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了解单位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米尺、小黑板一块。 学具:尺子(直尺、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激活原有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2激发兴趣 计算数学书、小黑板、教室地面的面积用哪些面积单位合适?这些面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提示课题:简单的换算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方格图: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说说你的方法。 (2)学生汇报: ①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正方形的面积:一个方格是1cm2,这里有100个方格,所以是100cm2。 ②用尺子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cm,运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cm2。 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还可用1dm表示,运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dm2。 (3)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同学说是100cm2,有同学说是1dm2 ,到底谁对谁错呢?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说法都正确。因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既可以用10cm来表示,也可以用1dm表示,所以它的面积既可以说成是100cm2,也可以说成是1dm2。 (4)由此可见,1dm2与100cm2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小结:1dm2与100cm2之间的关系是1dm2=100cm2,因为他们算的是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而正方形的边长1dm和10cm是相等的,所以1dm2和100cm2是相等的。 (板书:1dm2=100cm2) 2教学例2 (1)师生共同总结学法:①回忆在同一个图形里有不同的单位计算面积的过程。②将计算结果进行比较。③找出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小组探究学习m2与dm2之间的换算关系。 (3)检查探究学习情况。(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板书:1m2=100dm2)完成第49页的“试一试”。 3教学例3 (1)你能独立求出这扇窗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合多少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 (2)“合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把求出的多少平方厘米换成用dm2作单位。 (3)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评析。 三、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 四、小结 (略)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