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规律/笔算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第六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笔 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 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算式卡片,3种颜色的灯,例1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提示课题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25×539×1013×1630×2010×4047×1529×31 57×4 教师:你会算这些题吗?你们以举手的方式来示意老师。老师手中有3盏灯,我们把全班都会做的题用绿灯表示,一部分同学会做的题用黄灯表示,都不会做的题用红灯表示。第一题,会做的同学请举手……(老师根据情况贴灯)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解决黄灯题和红灯题。(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例1卷笔刀图)教师: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卷笔刀吗?我们先一起来猜一猜。(请每一个同学都猜测,并说说是怎样猜测的。) (2)学生进行猜测,说说想的方法。 (3)教师:怎样才能证明你猜测的答案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答案呢?(要计算出12×14=?) (4)教师:怎么算呢?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你能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2×14吗? 三、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解决“12×14=?”。 2小组交流整理 小组交流自己计算的结果和方法,并整理。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致有以下一些方法。 ①12+12+…+12=168(14个12相加) ②14+14+…+14=168(12个14相加) ③12×2×7④14×3×4⑤14×2×6 ⑥12×10+12×4⑦12×20-12×6 ⑧14×10+14×2⑨20×14-8×14⑩列竖式计算 4方法归纳,发现最佳方法 教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4×12这道题。 教师:在计算像“12×14”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广?为什么?(在前面知识的铺垫下,应该是用竖式的比较多) 5研究竖式计算 (1)教师:我们就一起来研究1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做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理解竖式中第1步的算理。 教师用空白卡片将14中的“1”遮住,像这样12×4的题大家会算吗?试一试。学生得出48。 教师:这里的48表示的是什么?(4盒卷笔刀的个数) (3)理解竖式中第2步的算理。 教师:算出单独的4盒后又该算什么?(整十盒的)教师将“4”用写有“0”的卡片遮住,下一步怎样算?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用10去乘12,得120,表示10盒有120个卷笔刀。 ②用1乘12得12,2对着4写,1写在4的前面。 …… 教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12得12,这个“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呢?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因为用1乘12,1表示的是1个十,得到12个十,所以“2”写在十位上。 ②竖式第2步求的是10盒卷笔刀的个数,所以“2”写在十位上。 …… (4)理解竖式中第3步的算理。 教师:大家的理解都是正确的,这个竖式算完了吗? 学生独立完成第3步。教师巡视。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说一说12×14用竖式计算的全过程,一会儿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听。请几个学生说。 (5)教师:那我们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简要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四、巩固练习,推广应用 完成第8页试一试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五、交流收获,小结回顾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5~1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和从有趣的数的排列中发现数的变化规律 的过程。 2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一些给定事例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培养 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思考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 团队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用课件出示十字路口红绿灯的情景,画面只出现一个红灯亮时,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发光的灯的颜色?教师按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逐一展示,直到绝大部分学生能猜中。 教师:你是怎么猜中的? 教师: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按一定的顺序依次发光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隐含着一定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现规律”。(板书课题) 二、探索规律 1出示第15页例1的情景图 用画外音介绍汽车行驶情况。最后出现示意图: 教师:从刚才的情景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教师:这些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教师:同桌合作,把刚才大家说的信息填入表格中。(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表头,让学生明确所填内容。) 每时行驶(km)60 行驶时间(时)12612…… 行驶路段(km)60〖6〗…… 学生填好后,选择一组同学到视频展示台前汇报。 教师:请大家采用自己喜欢的观察方式,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6人一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要求每个小组要有专门的记录人员,每人都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各小组推荐1名同学汇报交流。) 教师:刚才大家观察了表格中已有的数据,从这些数据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各合作小组继续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教师:刚才大家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发现了表格中隐含的规律,请你用这种方法找一找下列算式的规律。(第16页课堂活动第1题) (1)8×20=160(2)3×12=36 8×10=806×12=72 8×5=409×12=108 教师:要想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必须学会观察和比较,善于归纳总结,我们继续挑战自己吧! 教师:小白兔在数学王国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塔。(教师把例2的4排数 制成课件,一排数一排数依次出现)你能帮助小白兔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吗?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你能试着把第5排数写出来吗?第6排、第7排呢?写完后小组内交换检查是否符合前面的规律。 教师:按这样的规律,你还能继续写下去吗? 教师:刚才大家从已知的数推出了未知的数,可见发现并遵循规律可以给解决问题带来极大的方便。你能从下列算式中发现什么规律?可以怎样又对又快地算出结果?(第16页课堂活动第2题) 7+10+13+7+10+13+7+10+13+7+10+7+10+13= 三、应用规律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也是有规律的。想一想,你能举出哪些例子?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刚才大家发现了生活中的一些规律,老师这里有一群数学娃娃(课件出示1~50的数),你能选出几个数来摆出一条规律吗?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再汇报。 教师:今天,数学博士从数学王国中赶来,他从数学宝库中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题目,你们想不想和小博士比一比?请看题。课件依次出现第17页练习三的第1题,第2题,第3题。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四、小结升华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数学知识里隐藏着许多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可以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刚才大家发现的这个数列(例2)的规律,早在几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就发现了,称作“杨辉三角”。大家可登录中国数学网了解“杨辉三角”的有关内容。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中国了不起!希望大家从小努力,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对于这个有趣的数塔,中间的数还可以怎样创设规律?大家下去继续探讨好吗?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