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观察物体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第三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搭一搭(8)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拓展应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 ) ( ) ( ) ( ) ( ) ( ) ( ) ( ) ( )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① ② ③ ④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图形有( )个,分别是( )。 3、搭一搭,填一填。 A ① ② B ③ ④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 ⑶、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合作情况进行升华。 2、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练习三(9) 教学目标: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在拼搭和辨认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在猜一猜、搭一搭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引发学生对操作活动产生兴趣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搭积木,同学们高兴吗?今天老师把要求稍微提高了一点,不仅要考察谁会搭,还要考察谁会看、会画。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 3、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4、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5、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6、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7、再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丛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8、学生分小组做上述拼搭游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1题:学生先用正方体学具搭出题中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后,再做判断和选择;组织交流。 2、第2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搭一搭、看一看,再连一连。 3、第3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搭一搭、看一看、填一填;组织全班交流。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通过今天搭立体图形的活动,我们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2、拓展:你们能将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立体图形形状的样子画在方格纸上吗? 教学反思: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