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奥数教材3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14 (4)15,20,12,25,9,30,______,35,3,______; (5)3,8,15,24,35,______。 2.下面各列数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数,请找出来: (1)3,5,7,11,15,19,23; (2)6,12,3,27,21,10,15,30; (3)2,5,10,16,22,28,32,38,24; (4)2,3,5,8,12,16,23,30; (5)2,4,8,12,16,32。 3.观察下面各题中数的变化规律,然后填出各题中所缺的数: (1) 643 111 421 (2) 7 4 6 269 ( ) 491 8 4 8 6 5 __ 15 4.填出下面各题中所缺的数: (1)如图 5: (2)如图 6: (3)如图 7: (4)如图 8: 16 (5)如图 9: 三、填空格(一) 这星期的《数学园地》轮到小华出题了,她刚把算式(见下式,其中的空格表示 需要填的数字)写出来,爱动脑筋的小明就跑了过来,想了想笑着说:“我能猜出空 格中的数字表示什么!” 这时,教数学的李老师走了过来,同学们都向李老师围拢过来,请李老师给他们 讲一讲这种有空格的题应该怎样填。 李老师说:“同学们先坐下,这种题叫做填空格,填空格是有一定方法的: 第一步:审题和解其他数学题一样,填空格也要审题,即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找 出算式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与特征,它们是确定各个空格应填什么数字的主要依据。 第二步:选择突破口在审题的基础上,认真思考找出算式中容易填出的或关键性 的空格,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这一步骤是填空格的关键。 第三步:确定各空格所填数字从突破口开始,依据算式的已知条件,逐个填出各 个空格中的数字。 17 有了以上三个步骤,我们才能正确迅速地填出算式。” 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格中的数字是什么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把空格中的数 字填出来。 例 1 在右面算式的空格中,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分析与解 (1)审题这是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均是三位数,两个加数与和的十位 数字均已给出。 (2)选择解题突破口由算式中十位上的三个数字 8、5、4 可以分析出,个位向十 位进了 1,十位向百位进了 1。根据这个关系,我们可以先从第二个加数的个位空格开 始填。 (3)确定各个空格中应填的数字 ①填个位因为个位上数字相加的和必须向十位上进 1,而 1 与 9 相加才能向十位 进 1,所以第二个加数的个位只能填 9,而和的个位应填 0。此时的算式为: ②填千位因为和是一个四位数,所以百位上的数字相加之后必须向千位进 1,因 此这个算式中和的千位数字应为 1。 18 ③填百位百位上的两个数字之和,加上由十位进上的 1,和应该是 19。所以百位 上的两个空格只能都填 9。这样,所有的空格就都填出来了。 此题的答案是: 例 2 在右面算式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分析与解 我们仍按前面所说的三个步骤进行分析。 (1)审题这是一个两位数加三位数,和为四位数的加法算式。在算式中,个位上 已经给出了两个数字,并且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后向十位进了 1,百位上数字之和又向 千位进了 1。 (2)选择解题突破口由上面的分析,显然选择个位上的空格作为突破口。 (3)确定各空格中的数字 ①填个位因为 +3=12,所以个位上的空格应填 9。 19 ②填千位千位数字只能是百位上数字之和向前进的数,因此只能是 1。 ③填百位第二个加数的百位上的数字最大是 9,而和是四位数,因此算式中十位 上数字之和必须向百位进 1,所以第二个加数的百位上填 9,和的百位上填 0。 ④填十位由于算式中个位上数字之和向十位进了 1,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后又向百 位进 1,所以第二个加数的十位上的空格,可以填 8 或 9。 此题有两个解: 例 3 在右面减法算式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分析与解 (1)审题这是道三位数减三位数差为三位数的减法题。在算式中,个位与 十位上分别给出了两个数字,而且个位要向十位借 1,十位又要向百位借 1。 (2)选择解题突破口根据前面的分析,选择被减数的个位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然 后按照从低位向高位的顺序依次填写。 (3)确定各空格中的数字 20 ①填个位在算式中可以看到,减数的个位数字是 7,差的个位数字是 4,我们知道, 在减法中有下面的关系: 差+减数=被减数 而 4+7=11,所以被减数的个位应填 1,并且向被减数的十位上借了 1,这样算 式就变成了下面的形式: ②填十位算式中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字被个位借去 1,因此剩 5,而差的十位数字为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