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认图形(一)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第三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3日 课题:认图形(一)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凌加宝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地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 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 出示对话框:“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 (师指名在幻灯机上分)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 •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 2.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 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 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 三、总结评价,应用扩展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 引导回忆: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练习设计: 你能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吗?能剪成两个四边形吗?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陈志海 朱殿祥 闵燕妮 凌加宝 徐文兰 吴兆和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3日 课题:认图形(一)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凌加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对图形的围、搭、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的练习。 1、完成第3题。 (2)集体订正。说一说,如何分辨一个图形是几边形? 2、完成第4题。 (1)教师出示依仗长方形纸,沿着长边对折,展开后,再折入一个角,成为一个五边形。 提问:现在是几边形? (2)再将另一个角折入。 提问:这又是几边形?你会折吗? (3)看书第27页,请学生照样子继续折一折,并根据折的情况填写题中的小括号。 (4)启发:你还能继续往下折吗? 小结:刚刚我们利用手中的四边形——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了许多五边形、六边形。 3、完成第5题。 (1)说明要求。 (2)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并交流。 (3)指名汇报,表扬有多种想法的学生。 4、完成第6题。 (1)说明图意。 剪的结果可有多种方法,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陈志海 朱殿祥 闵燕妮 凌加宝 徐文兰 吴兆和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3日 课题:有趣的七巧板 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3课时 个人复备栏 凌加宝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形,体会填写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发展空间观念,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好学具——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七巧板 1、出示一副七巧板。 提问:在这样一副七巧板中共有几块图形?你知道每块图形的名称吗?(同桌互说) 提问:七巧板中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哪几种?哪些三角形的大小完全一样?你是怎样知道的? 2、请学生试着用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 (2)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的。 (3)动手操作:试一试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三角形、再拼成应该平行四边形。 二、动手操作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 2、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一个已经认识的图形 (2)指名板演、讲解。 (3)指名分组汇报时,应多鼓励、表扬有多种结果的同学。 3、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是否也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 4、出示第29页的四幅图。 5、说明:用七巧板不光可以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能拼出有意思的图形。 请形式分别说说着四幅图是什么? 再让学生分组动手拼出美丽的图案。 练习设计: 用七巧板摆出下图,你能用几种摆法。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陈志海 朱殿祥 闵燕妮 凌加宝 徐文兰 吴兆和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3日 课题:分一分 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凌加宝 教学目标: 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前准备: 萝卜图片,桃子图片,小木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 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 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到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桃子就是了。 师小结:对了!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题中的插图 2、书本第31页的“试一试” 3、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4、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棵你们学到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了用每几个为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棵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练习设计: 先用○画一画,再填空。 1、8个○,每4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8里面有( )个4。 2、12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12里面有( )个3。 3、15个○,每5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 )里面有( )个( )。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陈志海 朱殿祥 闵燕妮 凌加宝 徐文兰 吴兆和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3日 课题:分一分(二)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凌加宝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课前准备: 桃子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新课标第一网 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 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 )个学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 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制小猴1个……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 书上第32页的“试一试” 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33页的“想想做做1”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书上第33页的第2题 3、书上第33页的第3题 4、书上第33页的第4题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按照份数分得。 练习设计: 1、用不棒分一分,再填空。 ⑴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 )根。 ⑵把8根不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 )根。 2、分一分。 把15个桔子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先用小棒分一分,再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陈志海 朱殿祥 闵燕妮 凌加宝 徐文兰 吴兆和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3日 课题:分一分 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3课时 个人复备栏 凌加宝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课前准备: 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出示例图,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 谈话:今天是兔子妈妈的生日,为了祝贺妈妈的生日,小白兔到花园里采了许多美丽的花,数一数共有几朵啊?(出示12朵花) 小白兔拿来了一些花瓶,(出示一些花瓶)它想把这12朵花插在花瓶里,该怎么插呢? 2.明确要求 出示条件:把12朵花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 提问:你想知道小白兔是怎样插这些花的吗?“平均插”是什么意思? 三、想想做做 1、第1题 2、第2题 3、第3题 4、第4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8个雪梨 A提出要求: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 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C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5、第5题 6、第6题 7、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的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结果每份都是相同的,这都是平均分。 练习设计: 按要求分一分,画一画。 1、把12个△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怎样分?请画一画。 2、有15个○可以怎样平均分?请画一画。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陈志海 朱殿祥 闵燕妮 凌加宝 徐文兰 吴兆和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3日 课题:除法(一)本课初备 课时 共4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凌加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可以用除法计算,对除法的实际含义有所体会。 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及除号的读法、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啊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 幻灯、6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说说每幅图表现的是不是平均分。 ⑴○○ ○○○ ○○○ ○○ ⑵△△ △△ △△ △△ △△ △△ 请学生们判断,并说说为什么? 然后请学生说说第⑵题的图意。 2、揭示课题。 当我们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最终每份还是同样多,因此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这节课我们将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新授 1、教学课本第36页例题。 ⑴出示幻灯图。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每辆车只能坐几个小朋友? ⑵出示题目,请学生们读题。 ⑶给予时间,请学生们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借助手边的学具来分一分。 ⑷提问:每辆车坐2人,你是怎样理解的? 根据这个题意,这题应怎样来解答? 2、介绍除法。 说明:像刚才这样,把6个小朋友,每2人坐一辆车,看看要坐几辆车,实际上就是把6个小朋友每2人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这时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分别板书:6 2 3) 3、介绍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说明:这种分法的结果是每辆车的人数一样,也就是平均分,因此可以列成一道除法算式。(板书完成:6÷2=3)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除法算式,算式中“÷”叫除号。(说明除号的写法) 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2等于3。(板书) 指名学生读一读,再齐读。 提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式中的“÷”是什么符号?请你来读一读这道算式。 提问:根据这幅图意,想一想,除法算式中的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说明:结果要坐3辆,就是等号的后面写3。 4、看图请学生们说说有几个2人? 说明:有3个2人是6人,就说明要坐3辆车,因此这里的算式也就表示6里面有3个2。 请学生们说说算式的含义。 提问:算式6÷2表示什么? 5、小结。 通过这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可以用除法计算。 6、教学课本第36页“试一试”。 ⑴出示小熊图,请学生们口述图意。 ⑵学生独立完成。 ⑶集体订正。 提问:这里为什么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在算式中12表示什么意思?3呢?12÷3表示什么意思? 请学生们完整地读一读算式。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算式。 28÷4=7 9÷1=9 8÷2=4 2、数一数,分一分。 ☆ ☆ ☆ ☆ ☆ ☆ ☆ ☆ ☆ ☆ ☆ ☆ ⑴这里有几个五角星?要把它们怎样分。 ⑵请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并说说结果。 ⑶请学生根据分的情况,列出一道除法算式。 ⑷说说式子中各个数表示的意义。 四、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你还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请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和今天学到的知识,摆出一幅图,请学生们互相看图,并列出一道除法算式。 练习设计: 一、想一想,填一填。 1、 △△ △△ △△ △△ 8个△,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 ( )÷( )=( ) 2、 ☆ ☆ ☆ ☆ ☆ ☆☆ ☆☆ ☆☆ ☆☆ ☆☆ 15个☆,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 ( )÷( )=( ) 二、填空。 1、6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算式是( ),读作( )。 2、6个○,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算式是( ),读作( )。 3、15÷3=5,表示15里有( )个( )。 4、10÷5=2,表示10里面有( )个( )。 三、直接写得数。 2×5= 4×2= 6+6= 3×3= 2×2= 6×6= 5×3= 4×4= 3+3= 3×4= 2×6= 6+5= 1×6= 2+3= 1×1= 3×6=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陈志海 朱殿祥 闵燕妮 凌加宝 徐文兰 吴兆和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3日 课题:除法(一)本课初备 课时 共4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凌加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并结合情境,从中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2、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插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铺垫 请学生们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一分。 1、学生们分完后提问:你是怎样分的?每份几根? 2、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 )根。 求每份几根,就是把8平均分成( )份,求每份是( )。 3、学生们齐读。 二、新授 1、教学课本第37页例题。 ⑴情境引入。 有3个小朋友数学学得非常好,而且还在最近的一次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准备了6枝铅笔,如果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多少枝? 提出要求: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 ⑵请学生们用小棒分一分。 ⑶提问:“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就是平均分成几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⑷通过刚才分小棒,实际就是把6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写成除法算式:6÷3=2(板书) 提问:在算式“6÷3=2”中,“6”表示什么?(要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3”表示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2”表示什么?(分得的结果,即每份是多少的数,写在等号后面) 说明:这道算式结合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就是: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指名学生说说算式含义。 2、教学除法算式里各部分名称。 边讲解边把“被除数”“除数”“商”写在算式相应的数下。 练习:课本第38页“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学生读一读,再齐读。 3、小结。 通过例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4、教学“试一试” ⑴出示插图,请学生们口述图意。 ⑵学生独立完成。 ⑶集体订正。 提问:这里为什么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各是几,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 5、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38页“想想做做”第1、2题。 可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再填空。 2、要求:用圆片摆一摆,并出示题目。 ⑴学生们动手操作,指名板演。 提问:分好了之后说说几个几是10? ⑵学生填写算式,每填一个算式都说说算式的含义。 ⑶比较:这两题分别要求我们怎么分的?得出的两道算式在含义上有什么区别?在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⑷小结:每几个一份,求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都用什么方法计算?想一想除法算式可以表示哪两种意思? 3、课本第38页“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结合今天的学习,说说题中各个算式的含义。 练习设计: 一、看图填空。 1、 ○○○○ ○○○○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算式是( )。 2、 △△ △△ △△ △△ △△ △△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算式是( )。 3、 ☆☆☆ ☆☆☆ ☆☆☆ ☆☆☆ 表示( )个☆,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算式是( )。 表示把( )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算式是( )。 二、在○里填上“>”“<”或“=”。 2×2○2+2 2×3○2+3 7○6×1 3+3○3×3 2+1○1+2 25○5×5 教后记:xkb1.com 参加备课人员 陈志海 朱殿祥 闵燕妮 凌加宝 徐文兰 吴兆和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3日 课题:除法(一)本课初备 课时 共4课时,本课第3课时 个人复备栏 凌加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能学到的数学语言正确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练习四第1题 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分一分,写算式。 (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二、练习四第2、3题 看图并填空。 出示:完成第39页第2、3题 (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练习四第4题 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再填括号里填数,再填算式 四、练习四第5题 仔细观察图,再填算式 五、练习四第6题 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第40页第6题。 六、全课小结。 练习设计: 一、填空。 1、⑴6个苹果,每( )个装一盘,可以装( )盘。 ( )÷( )=( ) ⑵把6个苹果平均装在( )个盘里,每个盘里装( )个。 ( )÷( )=( ) 2、⑴12个小朋友,每( )个站一队,站了( )队。 ( )÷( )=( ) 表示:( ) ⑵把12个小朋友,平均分成( )份,每份有( )个。 ( )÷( )=( ) 表示:( ) 二、看图列式。 1、△△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陈志海 朱殿祥 闵燕妮 凌加宝 徐文兰 吴兆和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3日 课题:除法(一)本课初备 课时 共4课时,本课第4课时 个人复备栏 凌加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通过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会看图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并能说出各个算式的含义。 3、增强交流的信心,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解决练习四第7题。 1、审题分析,写算式。 A读题,理解题意。 B独立列式 C讨论分析 2、观察第7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不过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二、活动二、解决练习四第8、9题。 1、投影出示:三个花坛。 3、学生交流完成,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说说图意,教师指导,尽量用数学语言说。 思考:为什么第一题用乘法算,而第二、第三题用除法算? 三、活动三:选择信息,写出乘法或除法算式。 1、投影出示:第10题图片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根据图,每个学生写出乘法或除法的算式,比比在规定时间内谁写得又对又多。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写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四、活动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设计: 一、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4=6 ( )×3=9 5×( )=30 4×( )=20 3×( )=12 6×( )=36 5×( )=30 ( )×5=25 二、在○里填上“>”“<”或“=”。 4×6○10 4×6○24 2+5○10 2×2○2 6×2○8 1×6○7 三、填空。 1、10个△,每5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算式是( )÷( )=( )。 2、10个△,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算式是( )÷( )=( )。 3、15÷3=5,表示15里面有( )个( ),还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 4、6÷3=2,表示6里面有( )个( ),还表示把6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5、8÷2=4 有( )个,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 8里面有( )个( )。 四、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1、9除以3等于3。 2、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3、15里面有3个5。 4、2除12等于6。 5、把10个梨子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了2个。 6、24条金鱼如果每个鱼缸里养4条,需要6个鱼缸。 7、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枝?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陈志海 朱殿祥 闵燕妮 凌加宝 徐文兰 吴兆和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