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尝试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彭水县高谷镇小学       代晓梅        邮编:409600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短期内降低教学质量那么简单,更为严重的是会阻碍学生的长效发展。因此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及纵深发展,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实施有效管理,打造有效课堂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一、萌生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尝试探讨的背景:

(一)来自全县教学质量分析会上的“不和谐音符”

“按一年级平均分95、90、85、80(一、二、三、四类学校),二年级平均分90、85、80、75,三年级平均分85、80、75、70,四年级平均分80、75、70、65,五年级平均分75、70、65、60,六年级平均分70、65、60、55的标准来评选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居然一个都没有,最后只好按本次考试成绩由高到低评出了十个教学质量优秀奖单位”

——这是在2010年春开学初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上颁奖结束后分管教学的教委副主任的讲话。

09年秋,我县在实施义务教育以来第一次组织全县中小学期末统一考试。在分析会上的一些数据和管学主任的这段话就像一串不和谐的音符扰人心智:一组低标准的数据中透出的是什么呢?

(二)赛课的困惑

根据县级各部要求几乎是每期各校都要组织不同学科的赛课活动,赛课中,尽管执教者都在尽力演绎着一些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什么的,但一种“主持”与“观众”的心照不宣、“演员”与“编导”精神分离的破败感依然显露无遗。那么真正的好课是什么样的呢?

(三)我县有效教学研究的呼唤及此次“国培”的启迪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及纵深发展,2009年我县教研室在全县提出要求:实施有效管理,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工作。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呢?如何从有效走向优质高效呢?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低下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息息相关。带着这些困惑,结合此次培训引发的启迪思考,我对我镇所有学校及毗邻乡镇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分析研究,现将所得成果分享同行,以利共勉。

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基本情况  在认真听课和有效访谈后我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归纳为大概以下四种课堂教学类型:

1.“经验型”课堂   这种现象大概占30%左右,多出现在四十岁以上的教师中,他们教书多年,教学经验丰富,在教学中能凭借经验有效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但是缺少深层次的理论指导,于是巧取捷径直达目的,全无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分析探究。如我在兴隆村小听到的教学百分数应用题:①出示例题:在“绿化长江”植树活动中,有男同学84人,占总数的60%,参加这次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②请读题找出谁是“1”,思考求的是总数还是部分数?③师引导学生分析:我们知道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是相通的,那么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总数用什么方法?生答:用除法。④师:那怎么列式呢?然后生口述师板书:84÷60%=140(人),答:参加这次活动的一共有140人。接下来如法刨制进行相关的求部分数、求百分比的变式练习。为什么不知道“1”就要除?很显然,在整个过程中根本就看不到学生的深层思考,更不要说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完全是借助多年的解题经验在教学,学生也只是机械模仿,死搬教条,这与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显性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隐性知识即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相悖。

2.“老黄牛型”课堂   这种课堂约占10%——15%。这类课堂教学呈现的是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和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精神以及对学生细致入微的慈母情怀,还有课后那不厌其烦的重复演练。没有创造也没有投机取巧,没有花样也没有教学的懒散,只觉“老黄牛”般的任劳任怨,学生主体荡然无存,情感体验也依旧浅薄。

3.“华丽时髦”型课堂   这种课堂常出现在能与时俱进的年轻教师中,约50%左右。这部分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敢于尝试,但缺少引领,尝试带有盲目性,于是课堂呈现的是新课程理念下各种教、学方式的机械重组、无效叠加,最终是穿新鞋走老路,真正的“我——你”师生关系未能体现,学生乐在玩中而不是乐在学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依然处于“游离”状态,我称之为“华丽时髦”型课堂。 

4.“朴实有效”型课堂(10%左右) 这类课堂教学较之前面来说算是有效且能谓之高效的课堂了。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言语精炼、评价适当;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较强,能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师也能上出数学的特点——逻辑性强,常在检测中取得好成绩。但也没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运用生成的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

“知识——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1]。”记得日本教育家米山国藏说:“学生们在初中或高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真正的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所学知识对人生质的影响,而不是掌握了多少个知识点。从这个角度说,统观以上种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属低效、甚或无效。

(二)原因分析

1.抵触新理念,淡化学习实践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理念的陈旧落后是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的首要因素。基础教育改革推行这么多年,素质教育口号也喊了这么多年,可在我们农村学校来说,要么是追着改革的尾巴散步——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忘了赶路的目的(只观不做);要么是忙着寻踪而至,忘了风景的美丽迷人(盲目追从,无独到见解)。特别是一些老教师总觉得自己资历高,年轻时也曾在教学中显山露水,觉得这么多年来教育不都是这么干的吗?不也出了很多人才吗?所以虽然举着课改的旗,唱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歌,但对新的理念却不加理会,或者干脆就持怀疑、旁观的态度,依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2.陈旧的教材观使教材成为“法典圣经 ”   访谈调研中发现,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教教材,能基本做到用教材教的老师比率几乎为零。在老师们的眼里,教材即知识,所以只要认真地教完教材中的知识就是完成了本期的所有教学任务,显然这种陈旧的教材观展现的就是教材即法典圣经,教师必须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这在新课程理念是不合时宜的。新课程指出:“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其表现形式:既包括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2]。如何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使之成为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载体,就有赖于老师准确地理解教材,有效地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真正体现“用教材教”这一基本原则。

3.“三维目标”与“数学活动”游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发展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知识获得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完成。”这就是所谓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进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依托科学合理的数学活动实现其价值所在。但教学中却因为盲目追求形式上的三维目标而失去使其能真正落到实处的有效数学活动的支撑致使三维目标被割裂的现象。

案例:《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片段

师:谁能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

师:那能不能用转化的方法来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试试

(学生兴趣盎然,拿出学具拼摆只见许多同学左比划右比划可就是没能拼成平行四边形。过了大约两三分钟左右,估计学生应该已拼摆转化出来了。

师:哪位同学愿到黑板上来展示展示?(顿时鸦雀无声)

师:看看谁最勇敢(教师激励)

终于有人举手了。老师让他到黑板上拼摆,比划了半天没能拼出老师想要的图形,老师急了,一下就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接下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也分别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引领分析推导: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板书: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而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在平行四边形面积下边板书: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S=a×h÷2

像这种盲目追求形式让三维目标游离于数学活动之外,常常是以牺牲学生的创造性、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为代价的。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关于有效教学有很多种解释,不同的领域其生发的内涵也就不同,而我侧重于用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变化来作为检验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介于此我认为真正的“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在知识技能、方式方法、过程体验、情感态度等方面有了明显发展变化的教学[3]。”其关注的是学生有无发展变化及学习效率的高低。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第一》),这话原意是君子要致力于根本的修养,有了正确的根本自然就能衍生出良好的德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只有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我们才能在教育之道上越走越远[4]。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只有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指导我们教育教学有效高效。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   曾经有一位家长问孩子所在校的校长:你说我们送孩子上学是为了什么呢?校长反问道:你认为呢?家长说:我觉得是为了学习未来成功和幸福人生的智慧。家长的话很有道理,教育的真正的目的就是人的发展,是使人成“人”的过程,即自然人成为社会人。于是我们的教学过程不再是“师送生接”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以理解为前提的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5]。”

(2)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改革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指出:课程不仅仅是知识、也是经验、是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它不是静态的、预设的,而是动态的、生成的。也就是说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传统的师讲生听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大胆改革课堂,运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模式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参与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充满喜悦的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如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改变传统的按部就班式教学思路这样设计:

激趣导入:

①把哭脸娃娃变成笑脸娃娃(笑脸娃娃具有对称性)

②欣赏具有对称性特征的精美美工剪纸作品(引导欣赏、感悟、发现,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③挑战:你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剪出具有这样特征的作品吗?(学生兴趣高、借助经验跃跃欲试)

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创作,积极投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汇报交流:

①展示作品,共同欣赏。[创设时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②汇报过程,展现思维:说说你是怎样剪出这么精美的`作品的?(总结归纳构思、折、画、剪的过程)

③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师:像这样的实物或图形我们把它称为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对称轴。哪些同学能根据自已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④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出示实物图形生判断练习。

应用拓展,抽象理解:

①猜想:已认识的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②验证: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小组交流讨论方案)

③操作:在方格纸上画出各种平面图形,剪下折一折。

④统计:小组合作完成预设表格。(分类整理统计)

小结:反馈归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留足时空让学生充分自主的参与学习探究活动,体现了课程的认知、经验和活动,使课堂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得以充分体现。

2.准确解读教材,实现有效重组与整合  新课程赋予教师整合教材的权力,但是当我们由一个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课程的开发者的时候是需要主见、需要智慧、需要研究、需要创造的,而静下心来正确解读教材、悟透编者意图、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前提。只有在准确解读教材之后才能抓住教学内容本质进行有效重组与整合,实现在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实现直正意义上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种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时必须十分谨慎地对儿童接触的事物加以选择,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6]。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养。所以我们不能把儿童看成是空空的容器,他们来到学校不只是让教师通过特别的方法给他们灌输课程内容,达成教师当前在功利驱动下的某种目标,而应该引领儿童回归生活世界去学习数学。

4.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尽管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提倡多元评价,但考试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并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犹如一根杠杆引导着数学教育的趋向,调节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且在我县成为一种教育制度而存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7]。评价教师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着于现实,更要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未来;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时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我们不妨突破过去“唯知识”的考试窠臼,把新课程理念有机融进考试之中,借助考试的正面导向功能,以考导教。把教师的教学引向着眼于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新天地,让考试成为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一剂新的药引。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教学有效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而且也因不同地域而存在差异,但是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却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短期内降低教学质量那么简单,更为严重的是会阻碍学生的长效发展。因此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实施有效教学并逐步走向优质高效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第21页第七条,1984年6月第2版,杜殿坤编译。

[2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3]王元寿,有效教学研究[R](重庆南岸区进修学院2010年11月26日讲座)

[4]胡爱民,《用<论语>思想提升数学教育智慧》[M]第三章“本立而道生”(2010年4月第一版)

[5]靳玉乐,《理解教学》[M],2006年12月第一版

[6]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M]第280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第2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