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三单元P45----62洪山中心校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一年级第一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 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0以内数的加;0的加法;10以内数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有关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应用意识。 6、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四、本单元课时数:14课时。P45----62可用7—8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5 单位:洪山中心校 备课人:耿樱鑫 教学内容:信息窗5。教科书45—46页。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信息窗5挂图) 1、师:一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不仅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还引起小青蛙,小鱼的注意,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河岸上还剩下多少只青蛙? 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2、独立思考, 探索问题。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应的算式。 (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那么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4个坐在地上的同学,加上站着看小猴跳水的3个同学是7个同学。再加上跑来的2个同学,就是9个同学。(学生列的算式不同,说法也可以不同)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指名学生:4加3再加2) (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在适当时机总结: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的算式,叫做连加。并板书:连加。 (4)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这幅图里,还有哪几道题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学生自己试做,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走进生活你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连加、连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课题:走进花果山 10以内的连加、连减练习课 单位:洪山中心校 备课人:张贤英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观看猴子跳水的情境图中,我们又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2、自主练习第2题。 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3、自主练习第3题。 根据情景图上提供的数据,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4、自主练习第4题。 5、自主练习第5题。 以统计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填数,巩固连加。应先引导学生数清楚西红柿、辣椒、茄子的数量,然后计算三种蔬菜的总个数。 三、课堂总结 课题: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5小猴子钓鱼 洪山中心校 张良金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会口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混合式题。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展台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了花果山,游了水帘洞,看了小猴子跳水,还美美地野餐了一顿,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猴子是怎样钓鱼的呢?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中讲述的故事。 先在小组内讲故事,然后推选一名在班内讲故事。 2.让学生明白事情发展变化的先后过程。 启发学生提出“有5只小猴子学钓鱼,跑了3只,又来了1只,现在有几只小猴子”的数学问题。 结合图意多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钓鱼的小猴子只数变化的过程。 3.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连减算是的运算顺序,口算出结果。 说说算式中各代表的内容及每步计算的意义,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格式表述运算顺序。 5 - 3 + 1=3(只 ) 4.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 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先自主探索,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列式计算。 3+2-1=4( 条 ) 算完得数后,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列的算式,说说鱼缸里的小鱼的条数是怎样变化的,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三、总结全课: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加减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计算。 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看图,说说图中的意思。根据图意及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 列式解答。说一说运算顺序。 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说一说想法。 2.看图,说一说图中原来有几只天鹅,后来发生什么事情。 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怎样列式? 说说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口算。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小猴子钓鱼 5+1-3=3 5-3+1=3 3+2-1=4 3-1+2=4 小猴子钓鱼(练习) 洪山中心校 张良金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猫钓鱼”、“小羊过河”、“讲故事”等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理解情境图的思维方式是开放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3、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研究了“小猴子学钓鱼”的故事,又解决了一些问题,同学们很棒!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P50第3题 出示口算卡片,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P50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出示P50第5题小猫钓鱼图片。 (1)、引导观察图片:图上什么?小猫做什么? (2)、引导理解图意:看桶上有什么?鱼上有什么?看第一只小猫和它钓的鱼。鱼背上算式10-5-3的结果是2,这条鱼就钓到了。另外两只小猫能钓到自己想要的鱼吗? 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4、出示P51第6题“小羊过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提出解决的问题:小羊要踩什么样的石头过河? (2)“妈妈告诉我,从得数是3的石头上过河最安全。” 算一算哪些石头上的算式得数是3?在石头旁标得数。 (3)说一说:石头上的得数有哪些? (4)画一画:小羊过河的路线? 5、出示P51第7题图片。 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编一个故事。要求:有意思、有趣味、有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走进花果山 回顾与整理 洪山中心校 刘云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回顾整理。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10以内加法、加减混合口算的能力。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3、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观察加法算式分类。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师准备:未完成的加减法表格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领略一下海底世界的奇特风光! (电脑播放海底世界录象) 【说明: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思维易被激活。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对大海无限喜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这一切即将促进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算一算:你看,来了一群小鱼,身上还写着算式,自己会不会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在计算的时候,你都发现了什么? 3、排一排(得数是8的所有算式):你再仔细看一看,这些鱼身上的算式排的是乱七八糟的,你能按照一定的规律给它们排排队吗? 自己先看一看,想一想,你愿意怎样排?同位交流 4、全班交流。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 5、观察再发现。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发现些什么? 6、读一读:那么我们把这些算式读一下,好吗?男女同学比比赛,听谁的声音即洪亮又干脆! 7、整理其它得数的加法算式 过渡语:同学们,再看又来了一群小鱼,你喜欢写得数是几的加法算式 (1)选一选 生:喜欢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 师:还有谁喜欢写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这么多同学都喜欢,这样吧,咱们来抓阄,怎么样?哪个小组抓到哪个,小组的同学就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一写,好吗? (2)小组分工。 在写之前,小组先分好工,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 (3)欣赏各个小组整理情况 贴一贴:写完的小组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纸条帖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其它同学帮老师看一看,哪个小组帖的又快又好? 讲一讲:谁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4)观察讨论、发现规律 师:你看,老师把各个小组整理的情况,也汇总成了这样的一个表,请你仔 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数学问题?自己先看看,看谁观察的有顺序,发现的问题多? (5)汇报交流。 轻轻的跟你同位说一说。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谁还有不同的发现?还有没有了?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谁还想说说你的发现?…… 让学生畅所欲言。 (6)激励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也可以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针对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有没有补充?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见解?谁想评评? 【说明: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探讨,完善探究规律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作了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充分明确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模拟情境、在玩中巩固 1、游戏——猜一猜 师:刚才大家横着、竖着、斜着看,发现了许多规律。有几条小鱼也过来凑热闹。哦,怎么把我们的算式挡住了?那么大家能猜出这些鱼挡住的是什么样的算式吗? 学生根据规律大胆的猜测。 你是怎么想的?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2、游戏——比比谁最先走过桥 过渡语: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全猜对了!为了奖励大家,这些小鱼邀请大家到它们的海底龙宫玩一玩,想不想去?可是我们必须通过这两座桥,才能到达!要想顺利通过,就要把其它的算式补充完整。大家有信心吗? 男女同学再比比赛,看谁最先走过桥? 谁想帮张老师走过桥,谁想试一试? 3、游戏——补阶梯算式,畅游海底龙宫 师:海底龙宫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可是要想打开海底龙宫的大门,必须把通往大门的阶梯算式补充完整,大家还有自信吗 (1)下面小组的同学先讨论,再去写一写。 (2)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发现什么?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再跟临近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其它小组的同学跟你们组想的一样吗? (3)小组汇报交流评价 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样想的? 【说明:教师注重组织丰富的练习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采用猜一猜、比一比、补一补等游戏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目的。】 四、活动欣赏 同学们表现的不错!海底世界的大门终于向你们敞开了!(课件播放录象欣赏) 【说明:活动的欣赏,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了高潮,课的结尾让学生意犹未尽,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七、教学随笔: 课题:走进花果山 我学会了吗? 单位:淄川洪山松龄小学 备课人: 李素芬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展示小鸟、小朋友、花、蝴蝶、苹果等从数到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2、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体味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乐趣。 课件出示秋游图示,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找数和列式计算的机会,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会问、会说、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观察讨论 1、自主观察 (1)说说从画面上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注意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组内互相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提问组内比较优秀的同学予以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解决。 (2)组间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一组提问题,另一组解答,下一个小组说解答方法,多种方法提问并解答。 (3)全班整理,以加减法为主线,进行多种练习,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根据同学们提的问题,加上自己提的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看你能列多少道算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探索能力。 2、知识延伸 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你喜欢的事,算你喜欢的题,写你喜欢的数,列你喜欢的算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每提一个问题,列一道算式,你就得到一个五角星。 四、课堂总结 数学广场:找规律 洪山中心校 孙红秀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场景,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对图形、物体等的排列规律有初步的了解。 2、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初步体验寻找事物规律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能运用简单的规律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聪聪、明明。聪聪说:今天,我和明明要带你们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猜一猜,是什么地方?师: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2、出示一座楼前花池和中心花坛的真实照片。明明说:瞧,怎么样,漂亮吗?)师:不仅漂亮,而且还藏有一些小秘密,找一找,有什么秘密?(停5秒)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开始吧。(学生分组交流,师指导观察) 3、小组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充分让学生说,同时师跟着指主题图。再让其他生说出其它的排列规律。师提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规律。 1、看看找找,探索新知,寻求规律。 出示练习1: 师: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照规律照着画吗?试一试,找出规律,画一画。 出示练习2: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你能把空填完吗?试一试。 让学生先找规律,再填数。 2、玩玩摆摆,巩固新知,初用规律。 出示练习3:你能接着画下去吗?小组合作,找出规律,填一填。 3、移移画画,深化新知,变用规律。 刚才我们根据给出的物体、图形从形状和颜色等方面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解决了许多原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大家拿出课前发给你的纸条,上面什么都没有。谁能在上面自己创造一种规律或者说把你在生活中看到的有规律的事物,用图形涂在这张纸条上面。可以涂你想象的看到的图形、颜色或其它的什么,看谁涂得最快最美丽。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 三、小结本课内容: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会做什么了?谁能说一说。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青岛版一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