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中心小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课时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一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计划 手机版 | ||||
2008年9月1日 周次 第9周 教材、单元内容、课时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5课时)科任 叶燕梅 科组 负责人 舒建梅 教导处 负责人 唐翠娥 单元教学计划 基础 知识 1、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意义; 2、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基本 技能 1、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和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 课时 划分 和 课时 教学 目标 课时 内容 目标 1 前后 Δ让学生初步体验前、后的意义和相对性,Δ※学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练习课 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前后的意义和相对性和在实际中的应用,并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 3 上下 Δ让学生体验上、下的意义和相对的位置关系,Δ※学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 练习课 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上下的意义和相对性,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的关系与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5 左右 Δ※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Δ※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和相对性,※学会确定物体左、右的方法。 6、 练习课 Δ※使学生建立起有关前后、上下、左右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并同时进行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意义;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解决重难点 的方法 1、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比如座位、排队、乘车、上下楼等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意义和相对位置; 2、在各种活动中适时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帮助学生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前后、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 (注:Δ表示课时重点;※表示课时难点。) 西乡中心小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教学计划 2008年9月1日 周次 第11周 教材、单元内容、课时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认识物体》(5课时)科任 赖伟华 科组 负责人 舒建梅 教导处 负责人 唐翠娥 单元教学计划 基础知识 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名称并能识别。 基本 技能 1、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2、能对简单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3、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 划分 和 课时 教学 目标 课时 内容 目标 1 物体分类 Δ※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并能识别。 2 你说我摆 Δ※巩固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www.xkb1.com 3 单元复习 Δ※综合运用所学的“认识物体”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培养交流和运用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1、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几何名称。 2、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1、听名称,能正确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解决重难点认识的方法 1、善于从生活出发,善于回到生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辨认物体及其特点。 2、设计分一分、认一认、搭一搭、数一数等操作性比较强的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眼、耳、口、舌等感受器官去体验。 (注:Δ表示课时重点;※表示课时难点。) 西乡中心小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教学计划 2008年9月1日 周次 第12-15周 教材、单元内容、课时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法(二)》《整理与复习(二) (20课时)科任 邱小清 科组 负责人 舒建梅 教导处 负责人 唐翠娥 单元教学计划 基础知识 1.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 2. 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学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基本 技能 1. 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2. 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 初步体会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课时 划分 和 课时 教学 目标 课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内容 捆小棒 练习课 搭积木 练习课 有几瓶牛奶 练习课 有几棵树 练习四 买铅笔 练习课 飞行表演 练习五 美丽的田园 练习六 整理与复习(二)A 整理与复习(二)B 目标 Δ※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让学生认、读、写11—12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Δ※巩固学生的数位的概念。将抽象的数字具体化,形象地理解数位概念。 Δ※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Δ※练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的减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Δ※让学生思考“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Δ※通过实物操作帮助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Δ※学习掌握“8+?“的进位加法。同时可以利用主题图进行环保教育。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的培养。 Δ※训练学生计算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Δ※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情和独立性。掌握自己的计算方法。 Δ※进一步用实物操作,巩固计算过程。学会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Δ※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Δ※引导学生找规律,写出得数,进一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Δ※通过情境,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Δ※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能力 Δ※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学会按照某种规律进行排列。发现加法表的规律 Δ※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的复习整理,学会按照某种规律进行排列。发现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 重难点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通过实物操作帮助理解学习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的培养。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决重难点 的方法 1、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3、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注:Δ表示课时重点;※表示课时难点。) 西乡中心小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教学计划 2008年9月1日 周次 第16周 教材、单元内容、课时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4课时)科任 叶燕梅 科组 负责人 舒建梅 教导处 负责人 唐翠娥 单元教学计划 基础知识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 半点 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基本 技能 1 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 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时 划分 和 课时 教学 目标 课时 1 2 3 4 内容 小明的一天 练习课 小芳的上午 练习课 目标 Δ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 观察能力 交流能力的培养。 Δ※进一步认读整时和半时,与生活练习,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Δ※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认读整时过一点和整时差一点,进一步复习巩固时间的四种类型的认读。 Δ※巩固整时过一点和整时差一点的认读,四种类型的认读。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1、会认读整时 半点 整时过一点 整时差一点。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难点:1、能在生活情境中正确认读整时 半点。2 能利用钟表正确判断整时过一点和整时差一点。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2 利用“小明的一天”,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情境。 3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观察和讨论中进行。 (注:Δ表示课时重点;※表示课时难点。) 西乡中心小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教学计划 2008年9月1日 周次 第17周 教材、单元内容、课时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统计》(5课时)科任 赖伟华 科组 负责人 舒建梅 教导处 负责人 唐翠娥 单元教学计划 基础 知识 1. 能认识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2. 能根据提供的一组数据信息,进行简单的整理,并画出简单的象形统计图。 基本 技能 1.能跟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并能用生活中数据信息进行实际性的统计操作。 课时 划分 和 课时 教学 目标 课时 1 2 内容 最喜欢的水果 迎新年 目标 Δ※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Δ※1.通过数学活动,产生统计的需要,让学生都积极参与。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1.会收集数据,并处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开展活动,产生需要靠统计才能完成数据的收集。并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解决重难点 的方法 1、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事情出发进行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 2、在操作的基础上体会统计的必要情。在统计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Δ表示课时重点;※表示课时难点。) 相关链接: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