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1-6年级四下册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四年级第八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计划 手机版


                           撰稿人:向元喜   程育新    陈俊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四则运算 1.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 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到右。  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同级混合运算试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理解掌握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弄清解题思路。

2.有加、减法和乘、除的混合运算 加、减法和乘、除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第先乘除后加减。

1、1、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减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

突破方法: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一题多解的方法。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归纳发现的括号的题目的运算顺序。 重点:理解并掌握的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会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4.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有“0”的运算:0×任何数=0;

       0÷任何数=0;0+任何数=0;任何数-0=0;0不能做除数。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的特征。

2体会“0”在计算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概括能力。 重点: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有关“0”的计算。

突破方法:通过计算练习,总结归纳出有关“0”的运算中“0”不能做除数。

二、位置与方向 1.位置与方向(一)1、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以及起点的位置关系。

2、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具体位置。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突破方法:运用直观演示,小组讨论,掌握方法,再动手实践,再总结方法 。

2.位置与方向(二)1、理解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并会描绘两个物体的相对关系,

2、会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1、进一步掌握物体间的位置、方向、和距离。

2、会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难点:画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突破方法:教师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在学生的操作中突破重难点。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1.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如何在题目中加以运用。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计算过程,发现规律,

2.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1、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活用和巧用让学生发现简算题的特点。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学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如何灵活地应用运算定律。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发现问题的特点。

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乘法的分配律 乘法的分配律:a×(b+C)=a×b+ b×c 1、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分配律的意义,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的分配律

3、区分乘法的分配律与结合律的不同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分配律的意义。

难点:区分乘法的分配律与结合律 。

5.简便计算 连减式题的计算a-b-c=a-(b+c)

1、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重点: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难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突破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选择算法。

连除式题的计算a÷b÷c=a÷(b×c) 1、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和灵活的计算技能。 重点:理解并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算法。

难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突破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体验。

6.简便计算在生活中的运用。

利用25×4=100和125×8=1000进行生活中的一些巧算。 1、会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提高计算计巧,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会运用简便计算解决管理科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用不同的立法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

7.生活中的数学----营养午餐 1、定律的综合运用。

2、对学生进行饮食科学性的教育。 1、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点:学会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难点:根据科学分析结果,合理安排菜肴的搭配方案。

突破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科学分析结论,合理安排方案。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和小数的读写法。 能说出小数的意义,记住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计数单位。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性质、大小比较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记住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能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理解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重点:小数的性质。

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生活中的小数 生活中的小数和名数的改写。 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

教学重、难点: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把数改写成用“万”或用“亿”作单位的数。

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五、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抽象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其应用。 重点:1.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 在三角形内画高。

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按边进行分类。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180° 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图形的拼组 用三角形拼组四边形和图案。 会用两个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会用三角形拼组图案。 重点:掌握“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一规律。

六、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小数的加减法。能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七、统计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绘制方法

看图获取信息、分析信息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体验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测。

八、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各种不同的植树方法(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

封闭栽树)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归纳推理、转化思想)。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