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1-6年级二下册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一年级第四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计划 手机版 | ||||
撰稿人:黄伟(一至五单元)、谢芬(六至九单元)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1、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1、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算式的应用 二、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图三式 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得简单的实际问题。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图形与变换 锐角和钝角 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数出平移后的距离 2、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移动后的图形。 剪一剪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能剪出各样图形 四、表内乘法(二)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1、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用表内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4、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2、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 千以内数的读写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1、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2、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近似数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4、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5、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2、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1、 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 加减的方法, 经历交算法的过程。 2、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六、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 认识、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克。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理解、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及解决实际问题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估算 加、减法估算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有多重 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质量单位“千克”的认识,建立质量单位的正确概念。 2、通过活动,感受测量质量工具的作用。 3、使学生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建立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感受测量质量工具的作用。 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八、统计 复式统计表 认识、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 认识条形统计图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九、找规律 找图形的排列规律 找图形的排列规律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找数列的排列规律 找出数列的排列规律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 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 1、让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相关链接: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