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第一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课题:练习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思路和方法,达到能正确计算的要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游戏教具、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整理计算思路。 前面学习了9、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一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计算思路,掌握了算法。但也有一些学生还存在困难,容易混淆算法,在计算第1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选好计算方法,并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形成抽象的计算思路。 三、口算练习 1、创设学生帮助小动物们停车的形式来练习口算。(第2题) 2、小朋友们,你们敢不敢过独木桥吗?那我们就来看一看吧!(第3题) 四、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 1、连线题。(第5题) 2、组织比赛。比比谁先到家。(第6题) 3、看图解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7题) 五、计算检查 16 – 7= 8 +7= 13 –8= 15 –7 = 7+7= 7+6= 8+4= 12 –7= 10+7= 7+9= 11 –8= 14 –8= 17 –8= 15 – 8= 8+3= Xkb1.com 课题:6、5、4、3、2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 教学目的:在学生对进位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计算来掌握6、5、4、3、2加几这部分内容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水果图、数字卡片、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挂图,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观察图意。 2、指导学生列出算式。要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可以拆8凑成10或拆5凑10,也可以想8+5的得数写出5+8的得数。 注意: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指班内的学生算法多样,不是每名学生都会用不同的几种方法算同一道题。 学生可以分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一、二题。新 课标第 一网 可以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算式来计算。 2、想想做做的第3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这些题目。 3、想想做做的4、5、6、7题。 采用一些新的形式来练习这些题目。 第6题先让学生在括号里填数,再说说题意,培养学生收集、表述信息的能力,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列式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统计的一些方法。 第7题可以组织学生比一比,看谁能算对,帮助小朋友顺利回家。 四、课堂总结 www.xkb1.com 课题:十几减6、5、4、3、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93页。 教学目的:在学生对退位减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计算来掌握这部分内容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数字卡片、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出示挂图,让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时,要让学生选择算法自己计算。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再在班内交流。要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算法,更要让学生体会到哪种算法既算的快又适合自己使用,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算法,但要注意,说某种算法最好,不是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自觉地去进行比较和选择。优化算法仍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倡导算法多样化。 2、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自己算一算,再组织学生与同伴交流,在成功计算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巩固新知。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在做第1、2题时可以让学生感受相应算式间的联系,以利于学好减法计算。 2、做“想想做做”的第3、4、5、6题。 学生分组练习,让学生分别把各组题算一算、比一比,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可以组织游戏,或者用线连一连等。 第6题可以让学生看看填好后的统计表,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些什么,还可以想到什么。 四、课堂总结。 课题:练习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达到能正确计算的要求。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自制图片、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1、练习进位加。做练习八第1题。 第1题分别用3、4、5、6去加圈上的数,可以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也可以组织小组练习。 2、练习退位减。做练习八第2题。 第2题分别用11、12、13去减。每摘一个椰子说一说算式。可以分小组比一比,看谁摘的对,看哪一组先把椰子摘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计算练习 16 – 7 = 6 + 9 = 7 + 5 = 12 – 3 = 5 + 6 = 12 – 5 = 11 – 2 = 7 + 6 = 13 – 6 = 4 + 9 = 3 + 8 = 12 – 4 = 15 – 6 = 11 – 8 = 6 + 6 = 14 – 7 =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做练习八第4题。第4题是选择信息、处理数据的开放题。可以使学生体会问题与相关信息间的联系,初步感受这里提取信息的技巧。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也是开放的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五、课堂总结 课题: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5~97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再整理、归纳加法表和减法表并应用加法表和减法表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加法表、减法表、苹果图、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加法表和减法表。 1、做第1题。通过一图四式,进一步体会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从每道算式的算法中加深对进位加和退位减方法的理解。复习时可想让学生看清图意,自己列出算式计算,把算式对比着看一看,体会联系。然后相互交流,把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伴听一听。 2、第2题和第3题是整理加法表和减法表。整理好后,再观察有什么规律。复习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填算式、找规律,然后集中交流。但对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要求不要过高,只要能有序观察,明白了规律,就要表扬。 三、计算练习。 做第4、5题。这是加、减法的混合练习,但这时还不要对计算速度提出过高的要求。 四、综合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 1、做第6、7、8、9题。看图列式。这些都是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时,都要先弄清题意,再列式解答,然后在同伴中说说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 在做第9题时,答案不唯一,能使学生体会结论的不确定性。可以先假设苹果的个数,再根据苹果的个数算出梨的个数。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梨可能有多少个,这可能引起争论,应当鼓励,使学生在不同的结论的碰撞中,逐步领悟问题的解决方法。但要注意从图上可以知道,苹果不会少于5个,梨不会少于2个。 五、课堂总结 课题:愉快的周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99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奖励星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谁来说说一星期有几天? 2、是呀!一星期有7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一星期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 3、讲述:按照历法,星期日是一星期的第一天,安排第一天让小朋友在家休息,是为了小朋友一星期能更好的学习,星期六是一星期的最后一天,今天,就是“星期六”,也就是“周末”。(板书部分课题:周末) 4、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周末时参加了哪些有趣的活动呢? 5、小朋友的周末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在数学王国里也来过一个愉快的周末。(补充课题) 二、师生合作,获得新知。 1、我们来玩套圈的游戏。讲述游戏规则:套中第1个圈得1分,套中第2个圈得2分,套中第3个圈得3分,套中第4个圈得4分,套中第5个圈得5分。 2、请一位小朋友上前套3个圈。 3、指名说说图中小朋友一共套了几分?你是怎么知道的? 4、如果让你来套3个圈,最多能套几分?你的3个全套在哪里?先跟好朋友说,再汇报) 5、现在有一位小朋友一共套了9分,他的3个圈套在哪里?(同桌讨论,在交流) 6、教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答案。下面,还有4个有趣的活动等着我们呢。学生分组组成各小队去不同的兴趣小组活动,然后依次轮流交换。 三、组内合作,探讨交流。 每一个“活动场面”由解说员解释图意并提出解题要求,学生动脑思考后,组员与组员之间进行探讨、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刚才小朋友们都观察得很仔细,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你们讨论的结果。 2、汇报“歌舞组”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3、汇报“美术组”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4、汇报“过独木桥”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5、汇报“接力赛”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6、小结:刚才你们争论得非常激烈。小朋友以后遇到问题就要这样,要敢于争论,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 五、全课总结,回归主题。 师:小朋友,在生活里存在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动动小脑筋,我们就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些有趣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小朋友要努力做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小朋友,这节数学课你们“玩”的开心吗?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课题:期末复习(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101页的第1—6题。 教学目的:对本学期学过的概念进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加深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直尺、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接揭题。(板书课题) 二、整理数的概念。 1、认数复习。 (1)出示直尺,画一条直线,并标出直线上的点。让学生整理数。让学生在整理数的顺序的过程中,再次认识直线上的点越往右,它所表示的数就越大。 (2)数的大小比较。做第2题。学生填写,然后汇报交流。 2、数的组成复习。 (1)复习数位。个位和十位的概念。 (2)做第3题。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2个十是( )。 学生先填写,再交流。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弄清数的组成。 (3)做第4题。 1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0里面有( )个十。 三、时间的复习。 做第5题。让学生先认一认钟表上的时间,再相互交流,说说几时在干什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在钟表上认时间的方法。 四、综合复习。 做第6题。这题综合了认物体、认位置、分一分、几和第几,以及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复习时,可以分小组讨论、填表,并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 对于讨论“还可以怎么分?”时,可以按颜色分,按楼层分,或按有无曲面来分,等等,只要说的合理就要肯定。 右面一题的答案是:圆柱上面有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上面是球;下面是圆柱,左面是正方体,右面是圆柱。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数的有关概念和认时间、认物体……等方面的知识,在课后希望小朋友能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题:期末复习(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02页第7—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的计算技能更加巩固,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和初步繁荣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口算卡片、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 二、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复习1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 2、做第7题。这题着重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分小组活动。在学生自己找一找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规律有条理地找卡片说算式,如按加法的数是1、2、3……顺次来整理,并进行交流。 三、计算练习。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 + 3 = 4 + 5 = 8 — 0 = 3 + 7 = 10 – 8 = 10 – 5 = 2 + 4 = 6 – 1 = 5 + 3 = 2 + 6 = 6 – 6 = 0 + 9 = 1 0 – 6 = 7 – 4 = 1 + 9 = 4 + 4 = 第8题正式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提出了速度要求。练习时要除了要注意口算的正确率外,还要适当注意速度。但速度要求不要太高,一般在2分钟内能完成这些题就可以了。 四、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做第9题。把得数是4的每一块涂上颜色,看看像什么? 学生涂色,分组练习,然后交流。 2、用小黑板出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 学生分组解决问题,然后交流。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复习小朋友们熟练地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计算中正确运用计算技能正确解题。 课题:期末复习(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的第10—14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20以内的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使学生乍得计算技能更加巩固,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复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 1、学生自己整理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 2、做期末复习的第10—11题。 这两题着重复习进位加和退位减。让学生在练习中整理、复习,这时可分组活动,让学生合作练习,使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在复习退位减时可让学生像图中那样根据被减数拿出两张卡片,说出两个减法算式;也可以同时说出两道减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以加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三、计算练习。 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9 + 2 = 16 – 9 = 13 – 4 = 5 + 7 = 15 – 5 = 6 + 8 = 11 – 3 = 8 + 8 = 13 – 6 = 12 – 7 = 9 + 6 = 10 +7 = 17 – 8 = 14 – 8 = 7 + 7 = 18 – 9 = 4 + 8 = 13 – 5 = 8 + 3 = 3 + 9 = 这里对进位加和退位减法也提出了速度要求,可用2分半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这些题,但仍要把计算正确放在首位。 四、综合实践运用。 1、做期末复习的第13题。(看谁先跑到终点)可以分小组比赛,看哪一组做的对,做的快。比赛一次,每组做一条跑道上的题。经过四次,则每组可全部练完。 2、做期末复习的第14题。(不计算,比一比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这题通过比较确定得数的大小,可以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体会每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和估算的方法。练习时要强调“不计算”,只是通过已知数的比较得出结论。 五、课堂总结。 (略) 课题:期末复习(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提高、发展,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一张纸、小黑板、挂图、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做期末复习的第15题。用一张纸你能卷出一个圆柱形纸筒吗?可以怎样卷?(这纸可以横着卷,也可以竖着卷,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三、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做期末复习的第16题。(可以根据树苗大约有多少来估计,也可以按“还差很多”来估计,从而知道选“16个”比较合适。这里重视的不只是估计的结果,更在于估计的过程和估计时的思考。) 四、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做期末复习的第17—19题。 第17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是否放得下的问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尽量发表意见,说得在理就要鼓励。 第18题可以先讨论,再交流,要突出“每人发一个面包”。所以买第一、三盒最好,买第二、三盒也是可以的。 第19题的答案不只能填一个数。让学生讨论□里的数在什么范围内,体会答案不惟一。 五、课堂总结(略) 期末复习(5) 教学目的:在学生复习了2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进行相应的计算练习,加以巩固强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试卷形式) 计算练习 1、在( )里填数。 9+( )=12 10-( )=0 5+( )=15 ( )+( )=17 2、在○里填上">"、"<"或"="。 8+4 ○ 14 17-10 ○ 3+4 7 ○ 13-10 7+4 ○ 7-4 9 ○ 9+3 10-6 ○ 6-6 3、用 6 、 9 、15 组成四个算式。 ( )○( )=( ) ( )○( )=( ) ( )○( )=( ) ( )○( )=( ) 4、填数。 7 +8 → □ – 5 → □ 10 – 3 → □ +0 → □ 15 – 9 → □ – 6 → □ 15 – 5 → □+6 → □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 + □ < 14 11 – □ > 7 二、算一算。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7 — 9 = 14 — 5 = 5 + 7 = 14 — 8 = 4 + 8 = 10 + 5 = 9 + 8 = 7 + 9 = 11 — 6 = 13 — 6 = 9+5 = 6 + 7 = 2、每组题里得数大的算式后面□打"√"。 9 — 3 □ 9 + 3 □ 8 — 3 □ 〈 〈 〈 9 — 4 □ 9 + 4 □ 8 + 3 □ 3、连线。 8 – 6 3 + 7 19 – 9 4 + 6 10 – 7 12 – 10 8 – 5 7 – 5 0 + 3 4、看图列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期末复习(6) 教学目的:在学生系统复习之后,进行的综合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综合运用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试卷检测) 9 11 1、 2、在○里填上>、<或=。 8 ○ 14 – 4 17 – 10 ○ 3 + 4 10 – 6 ○ 6 9 ○ 9 + 3 7 + 4 ○ 7 – 4 10 +0 ○10 – 0 3、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并填入( )里。 13 10 9 15 12 20 18 ( )>( )>( )>( )>( )>( )>( ) 4、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1的数是( )。 20里面有( )个十。 5接着画下去,画满10个。 ○△△○△△ □○△□○△ 6、☆☆☆☆★☆☆☆★☆☆ 一共有( )个☆。从左边数,第( )个和第( )个是★。 请把第1、3、7、11个涂上颜色。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