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交流的载体是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数学交流主要指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学习、建立与使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呢? 一、处理好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关系。生活语言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属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范畴,它具有直观、形象、零碎、随意的特点。数学语言是用来表达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规范化语言,一般包括数学概念、图形、数字、字母、关系式等,属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范畴,它具有规范化、简约性、抽象性和高度概括的特点。数学语言的使用水平反映着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反映着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程度。 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生活语言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与支持作用。因此数学教学变成老师直接应用数学符号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学生在纯符号操作中学习,从抽象中来,到抽象中去。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符号暴力”,就是老师将自己理解的数学符号、抽象符号强加给学生。在“符号暴力”中,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挫折,这是一个极端。 而现在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老师比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学习前对数学的自我理解、已有理解,但相对忽视对学生生活语言的提升,忽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化与沟通问题。如果缺乏对学生生活语言的引导和提升,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在低水平徘徊。因为学生的理解常常运用和借助的是生活语言,也叫儿童语言,是学生个体的低层次的经验水平,这是另外一个极端。 显然,上述两种现象,是老师不能正确处理好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学生丰富的,个性化的生活语言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但只是学生通向数学本质的一座桥梁,它远不是我们所要引导学生去追寻的数学宫殿。数学学习中借助生活语言,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将数学语言内化到自己的经验体系中,建构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数学活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语言,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有差异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应该适时引导学生生活语言上升到数学语言,让学生学习数学语言,掌握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并学会利用数学语言进行思考,利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解释,建立和丰富数学语言体系,使数学语言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有力支撑,成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利器。 二、处理好独立思考与数学交流的关系。数学交流需要基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交流的时候才会“言之有物”,才能表达属于自已的见解,否则,只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可能剥夺了部分学生的思考权,交流就可能成了思维活跃学生的另一种的话语霸权。 三、处理好认真倾听与数学表述的关系。倾听是数学交流的起点,没有倾听作为保障,交流就只是一种空中楼阁,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没有倾听,交流变成了声音的一种交集,变成了个人的一种渲泄,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这在我们刚开始进入课程改革时的数学课堂中时有发生,当然也是我们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个事项。 可以说,每一节数学课都是学生在学习、建立、使用数学语言,引导学生在在数学语言的使用中真正理解数学的意义,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体会数学语言的优越性,不断提高数学素养,这才是有效的数学交流。 相关链接: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