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律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四年级第七册)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通洋小学 刘春平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3、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想听吗? 生:想。 师:听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猴子很笨。 师:为什么? 生:一天总数都是7个。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这是一个成语故事,叫“朝三暮四”。大家能够用学过的加法知识识破了养猴人的伎俩。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加法的数学问题。有信心学好这节课吗? 生:有。 二、亲历过程,探索规律 1、探索加法交换律,渗透学习方法。 (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1+2+3+……+9=?) 师:这道题,你能很快算出得数吗? 生:能!我是先把1和9相加,得到10;再把2和8相加,得到10;同样,3+7、4+6的和也都是10;这样就一共有四个10,再加上5,就算出了和是45。 师:这位同学算得可真快!他的算法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武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 生:喜欢! 师:这是我们班同学们体育活动的情况,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正在跳绳的男生有28人,女生有17人。 生2:还有23个女生在踢毽子。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1: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生3: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共多少人? 生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真是有心的孩子,提出了这么多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如果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 生:28+17(师将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生:还可以用17+28。(师也板书算式。) 师:口算一下,28+17等于多少? 生:等于45。 师:17+28又等于多少? 生:还是45。 师:这两个算式结果怎样? 生:结果相等。 师: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式子连接起来? 生:结果相等可以用等于号连接。 师:对,用等于号,表示两边的结果相等。(板书:=)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板书:观察) 师:能不能把你的发现跟同桌交流一下? 师:交流得很好,肯定有了重要的发现!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吗? 生1:我发现28+17与17+28这两个算式中,加数的位置相反,可是结果是相等的。 生2:我也发现了,加数的位置交换了,但和没有改变。 师:同们学发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可刚才你们只是通过对一个例子的观察得出这样的猜想。(板书:猜想) 师:这个猜想正确吗?我们必须通过一些例子来验证才知道。(板书验证) 师:你们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来吗? 生:能!(师板书例子) 师:同学们举出的例子可真多呀,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生:举不完。(师在学生的举例后画上省略号。) 师:观察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1:加数的位置不同。 生2:也可以说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 师: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生1:两个加数都相同。 生2:还有和也相同! 师:通过这么多例子的验证,证实了我们的猜想怎么样? 生:正确! 师:(故作疑惑,拖长声音)那会不会出现两个数相加时,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发生变化的情况呢?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 师:举不出来吧。其实不光是你们举不出来,老师为了想这样的例子,可是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举不出来;我又发动全校的数学老师去想,结果是,仍然举不出来。 师:下面就请我们的小记者去采访一下听课的老师,请听课老师帮忙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师:采访完了吗?哪个记者报导一下? 师:这样,从正反两方面,更加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师: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了?(板书:结论) 生1:两个数相加时,加数的位置变了,但和不变。 生2:在一个加法算式中,如果把两个加数的顺序变换,和还同原来一样。 生3:两个数的和不会因为加数位置的改变而发生任何变化。 师:同学们的发现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根据这个规律的特点,你想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叫什么律? 生: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师:刚才大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了加法交换律,其实,还可以用更特别的形式来表示,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吗? 生回答。 师:你们的表示形式真丰富,也非常有创意,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如何表示呢? 生: a+b=b+a 师:其实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应用过了加法交换律,你们还记得吗?瞧: 师:那么这两道题是用了加法交换律吗? 师:刚才我们在探究加法交换律时,先通过一个例子对算式进行观察思考,初步得出自己的猜想,然后又举出大量的例子来验证它,最后才得出结论,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下面我们要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加法的另一个运算规律。 2、探索加法结合律,亲历研究过程。 师:看屏幕,同学们提出的另一个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求出什么? 生:可以先求跳绳的人数。 师:怎样列综合算式? 生:28+17+23 师:也就是先算什么? 生:先算跳绳的人数。 师:为了强调前两个数先加,我们可以给28+17加上小括号。 师:还可以先求出什么? 生:还可以先求出女生的人数。 师:怎样列综合算式? 生:17+23+28 师:这下男生有意见了,他们说:“列式时还得把我们放在前面.”那怎么办? 生:可以把刚才的那个综合算式作个小小的改动,写成28+(17+23),就满足男同学的要求了。 师:口算一下,这个算式结果是多少? 生:68。 师:这个呢? 生:我算过了,就是68! 师:两个算式的结果怎么样? 生1:相等! 师:既然结果相等,也可以用“=”连接!(师在两个算式之间写上:=) 师:所有像这样的等式都成立吗?下面请同桌两人按照活动要求在作业纸是说一说,做一做,看:(课件) 师:活动开始。 师:讨论好了吗?谁来汇报一下?你想的哪3个数,它们相加两次计算结果怎样?等式是?(板书等式) 师:这样的等式有多少个? 生:无数个。 师:通过观察你们举的这些例子,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1:三个加数都相同,结果也相等。 生2:加数的位置相同。 生3:先加的算式不一样。 生4:那是因为小括号的位置不同。 生5:也就是运算顺序不同。 师: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1:相加时,改变小括号的位置,和不变。 生2: 三个数相加,按顺序相加,或者先把后面的两个数相加,和相等。 生3:三个数相加时,不管括号加在什么地方,和都不会改变。 生4:不管是几个数相加,也不管运算顺序怎么改变,和都应当始终不变。 师:概括得非常棒!改变小括号的位置,实际上就是改变了运算顺序,和仍然相等。能把这个规律跟同桌互相说一说吗? 师:如果我也想用字母a、b、c来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该如何用字母表示? 生:(a+b)+c=a+(b+c)(板书) 师: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老师真高兴,你们用这种研究方法自己探索出新的运算规律,为自己来一次热烈的鼓掌吧。 3.定律比较: 师: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规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交流。 生汇报,师小结。 三、巩固规律,快乐应用: 1、师:这肯定难不倒大家,会填吗? 2、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些算式,里面就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运算律,下面就看看哪些同学判断得最准确? 3、师:回到我们刚上课时见过的这道题,它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生回答 师:是啊,它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把能凑成整十数或整百数的两个加数先相加,使计算更简便了。 4、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计算,开始: 师:老师想采访一下,你选了哪一组?为什么? 生回答。 师:可见,合理地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是计算简便。 四、畅享收获,体验成功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 师: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观察思考,这样,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