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冀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数学教案说课稿 手机版


侯贯学区  王书新

一、说教材:

1、本课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2、例3,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四的习题。

2、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能力目标: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一个,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一个。

    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一定量的细沙。

二、说教法:

1、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在课上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利用实验法,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发挥桥梁和启智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三法优化组合。

几何知识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在做实验时,我要求学生运用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假如这句话中去掉“等底等高”这几个字还能否成立,并让学生用不等底等高的空圆锥、空圆柱盛沙做实验,发现有时装不下,有时不够装,有时刚好装满,得出结论:不是所有的圆锥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加深了“等底等高”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三、说学法

我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实验操作法。

2、尝试练习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程序: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复习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公式及其应用,为新知迁移做好铺垫。

2、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我们掌握了圆柱体积公式及其应用,并认识了圆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2)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吗?

3、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本环节教学是本节几何课成败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中,我尽量给学生有对象可说,有东西可做,有问题可想,有步骤可循,让学生都能主动地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

(1)在实验时,我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

a比一比,量一量,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b用空圆锥装满沙,倒进空圆柱中,可以倒几次?每次结果怎样?

c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d你能用实验说明“圆锥的体积不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说出圆锥体及计算公式。

(3)教师归纳公式,学生记忆公式。(板书结论和公式)

4、尝试练习,巩固提高。

(1)同时出示例2和例3。

①课件示例题,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分析题意。

③指名板演。

③集体订正,指出计算圆锥体积时,一定不要忘了乘“1/3”。

(2)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完成“做一做”。

这个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5、看书质疑,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疑问的吗?看书总结和质疑,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每一节成功的课,都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质疑答难,从而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在完成了书上的基础练习之后,设计了三个发展练习,分别是知道半径和高;直径和高;周长和高;求体积,这样即满足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又使优生能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对《圆锥的体积》一课的说课,如有不妥望各位老师给予帮助指导。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